欢迎来到龙图网在线图文分享平台-CAD图纸,设计说明书,工业设计3D模型,三维软件下载!   客服QQ:2363701252
热搜:

工艺夹具 模具设计 数控编程 土木工程 3D模型

R755-流量为140th水-油浮头式换热器设计 下载积分:50 资料编号: R755

1.打开支付宝或者微信扫描二维码。
2.填写金额:50 
3.添加备注,填写资料编号:
资料编号: R755
4.支付成功后,请发资料编号到邮箱:jxsj168@qq.com
会有专人在15分钟内把资料发到您邮箱
备注:如果付款忘记填写资料编号,则发邮件时附带您的交易明细截图即可。
请耐心等待,如超过30分钟还没收到,请联系客服QQ:2363701252
点击分享:

作品描述

作品包括:

说明书1份,共44页,约10000字左右

CAD版本本图纸,共8张


摘 要

本设计说明书是关于浮头式换热器的设计,主要是进行了换热器的工艺计算、换热器的结构和强度设计。

换热器是化工、炼油、动力、食品、轻工、原子能、制药、机械及其其他许多工业部门广泛使用的一种通用设备。进二三十年来,化工、石油、轻工等过程工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因此,要求提供尺寸小,重量轻。换热能力大的换热设备。在设计过程中,我尽量采用较新的国家标准,做到既满足设计要求,又使结构优化,降低成本,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主,力争使产品符合生产实际要求需要。适合市场激烈竞争。同时为了使本次设计能够进行顺利,我再设计前参阅了许多有关书籍和英文文献,并做了一定量的外文翻译工作。

已知条件为:设计压力为管程2.2MPa,壳程1.4MPa,工作温度管程1350℃,壳程95℃,设计温度管程112.5℃,壳程57.5℃,管程介质为油,壳程介质为水。依据给定条件,查GB151—1999书第138页,通过试算法获得总传热系数,所得传热面积为70.39m2。考虑到介质特性、其他因素,采用Φ25×2.5的不锈钢的无缝钢管作换热管,本设计采用300根换热管可满足换热量。设定拉杆数量为6,计算得到筒体直径为DN=700mm。完成了压降计算、管壁温度、传热系数计算等。强度设计中,依据GB150进行筒体、封头强度设计及校核,依据流量进行入口接管、出口接管等管口直径的选择,依据等面积补强法进行开口补强计算。本设计选择管板延长兼做法兰,依据GB151中的弹性支撑假设对管板进行设计和校核,管板与换热管的连接方式为焊接,拉杆与管板为螺纹连接结构。同时,进行了卧式容器鞍座校核。

    设计的前半部分主要是对换热器的原理、结构进行的详细的描述,从而进行换热器的选型,结构设计分析。设计的后半部分则是关于结构的强度的设计,主要是根据已经选定的换热器型式进行设备内各零部件的设计,如管板、折流板、定距管、钩圈、管厢等。包括:设计计算、材料的选择、具体尺寸确定、确定具体位置、管板厚度的计算、浮头盖和浮头法兰厚度的计算等。最后绘制一张装配图,三张零部件图。


关键词:浮头式换热器;设计;校核


目 录

第一章 综述 1

引言 1

1.1换热器按作用原理或传热方式分类 1

1.1.1直接接触式换热器 1

1.1.2蓄热式换热器 1

1.1.3间壁式换热器 1

1.1.4中间载热式换热器 2

1.2管壳式换热器的分类 2

1.2.1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2

1.2.2浮头式换热器 2

1.2.3 U形管换热器 3

1.2.4填料函式换热器 3

1.2.5换热器的制造 3

1.3 结语 4

参考文献 5

第二章 传热工艺计算 6

2.1介质原始数据 6

2.2介质定性温度及确定其物性数据 6

2.3有效平均温差计算 7

2.4传热量及物料衡算 7

2.5管程结构初步设计 8

2.6壳程换热系数计算 9

2.7传热系数计算 9

 

2.8管壁温度计算 10

2.9管程压降计算 10

2.10壳程压降计算 11

第三章 结构设计及强度运算 12

3.1换热管材料及规格的选择和根数的确定 12

3.2布管方式的选择 12

3.3筒体内径的确定 13

3.4筒体壁厚的确定 14

3.5筒体水压试验 15

3.6管箱侧封头厚度的确定 15

3.7浮头侧封头厚度的确定 17

3.8设备法兰的选择 18

3.10浮头侧法兰的选择 18

3.11接管法兰的选择 19

3.12浮头换热器固定管板的设计计算 20

3.13浮头设计计算 22

3.14管程压力(内压)作用下浮头盖的计算 23

3.15壳程压力(外压)作用下浮头盖的计算 23

3.16管程压力作用下浮头法兰的计算 24

3.17壳程压力作用下浮头法兰的计算 26

3.18钩圈的选择: 28

3.19浮动管板的选择: 28

3.20折流板的选择 29

3.21管箱短节壁厚计算 29

      3.21.1壳程短节 29

 

3.21.2管程短节 29

3.22防冲板的选择 30

3.23接管及开孔补强 30

3.24支座的选择 31

3.24.1管程短节 32

3.24.2切向切应力校核 33

3.24.3周向应力校核 33

3.24.4鞍座腹板应力 33

参考文献 34

致谢 35

温馨提示:

1、题目前面的备注【字母数字编号】为本站整理分类的编号,与课题内容无关,请选题时忽视;

2、若题目上备注三维,则表示文件里包含三维源文件,由于三维组成零件数量较多,为保证预览截图的简洁性,本站将三维文件夹进行了打包。三维及CAD预览截图,均为本站电脑打开软件进行截图的,保证能够打开,下载原件超高清,下载后解压即可;

3、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图纸软件为AutoCAD,PROE,UG,SolidWorks,CATIA等;

4、本站所有图文资料仅供用户学习参考,不作为任何商用或其他用途;
5、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不包修改,不支持退换,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