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包括:
word版设计说明书一份,共71页,约32000字
翻译一份
任务书一份
CAD版本图纸,共10张
毕业设计任务书
毕业论文题目:ZZ4400/1400/3200支撑掩护式液压支架设计
毕业论文专题题目:液压支架自动控制系统
毕业论文主要内容和要求:
毕业论文的主要内容:
1、 根据所给参数进行液压支架的选型和各结构参数的设计;
2、 对液压支架的四连杆机构进行分析,计算并优化;
3、 对所设计的支架的主要部件进行受力分析和强度校核;
4、 单片机控制自动控制系统。
毕业设计的要求:
1、 完成图纸量至少3张半A0图纸;
2、 独立编写毕业设计计算说明书;
摘 要
综合机械化采煤是大幅度增加煤炭产量,提高经济效益的必由之路。为了满足对煤炭日益增长的需要,必须增大对综合机械化采煤设备的生产,增加综合机械化采煤工作面的数量。
液压支架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顶梁,支柱,千斤顶,掩护梁,四连杆机构,底座。设计要遵守支护性能好、强度高、移架速度快、安全可靠系数高等原则。
本文主要介绍了以下几个方面:液压支架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液压支架的组成、作用和分类;液压支架的液压控制系统;液压支架设计的一般步骤;对支架重要结构件的受力分析、强度的校核;液压支架的操纵、维护、故障分析及处理等。在本支架的设计过程中,着重对顶梁、掩护梁、四连杆机构、底座、和立柱以及进行了分析和设计。在本次设计中,对液压支架自动控制进行了一定的研究,针对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本次设计中使用单片机控制电信号,并由此电信号控制液压系统,并制作了单片机控制电路图和流程图。
关键词:液压支架;结构设计;受力分析;强度校核;自动控制。
目 录
1 绪论 - 3 -
1.1液压支架的用途 - 3 -
1.2液压支架的组成 - 3 -
1.2.1 顶梁 - 3 -
1.2.2 底座 - 4 -
1.2.3 掩护梁 - 4 -
1.2.4 前后连杆 - 4 -
1.2.5 立柱 - 4 -
1.2.6推移装置 - 4 -
1.2.7操纵控制系统 - 5 -
1.3液压支架的工作原理 - 5 -
1.3.1支架升降 - 6 -
1.3.2支架移动和推移输送机 - 7 -
1.4 液压支架架型的分类 - 7 -
1.4.1 支撑式支架 - 7 -
1.4.2掩护式支架 - 7 -
1.4.3支撑掩护式支架 - 8 -
1.5 液压支架的应用与研究现状 - 8 -
1.5.1 国外液压支架现状 - 8 -
1.5.2 国内外液压支架现状 - 9 -
1.6 液压支架的研究与发展趋势 - 10 -
2 液压支架选型 - 12 -
2.1液压支架选型影响因素 - 12 -
2.1.1 顶板稳定性 - 12 -
2.1.2底板稳定性 - 12 -
2.1.3煤层厚度 - 12 -
2.1.4煤层倾角 - 13 -
2.1.5煤层埋藏稳定性 - 13 -
2.1.6煤层瓦斯含量 - 13 -
2.2液压支架主要结构参数和形式的确定 - 14 -
2.2.1 支架的高度和支架的伸缩比 - 14 -
2.2.2顶梁长度计算 - 15 -
2.2.3四连杆机构的几何作图法 - 16 -
2.2.4支架间距的确定 - 20 -
2.2.5底座长度 - 20 -
2.2.6支护面积 - 20 -
2.2.7支护强度 - 21 -
2.2.8立柱计算 - 21 -
2.2.8 推移千斤顶 - 23 -
2.2.9 前梁千斤顶 - 24 -
2.2.10 底座接触比压的计算 - 24 -
2.2.11 支架防滑防倒技术研究 - 25 -
2.2.12 液压支架的主要技术参数 - 26 -
3 液压支架的受力分析与校核 - 28 -
3.1液压支架的整体受力分析 - 29 -
3.1.1 顶梁受力分析计算 - 30 -
3.1.2 后梁受力分析计算 - 31 -
3.1.3 掩护梁受力分析计算 - 32 -
3.1.4 底座受力分析计算 - 34 -
3.1.5 顶梁载荷分布 - 36 -
3.2液压支架的强度计算 - 37 -
3.2.1强度条件 - 37 -
3.2.2液压支架的强度校核 - 38 -
4 液压支架的液压系统与管理 - 44 -
4.1 立柱和千斤顶 - 45 -
4.2 支架液压阀 - 45 -
4.2.1 液控单向阀 - 45 -
4.2.2 安全阀 - 46 -
4.2.3 操纵阀 - 46 -
4.3液压支架操作管理事项 - 46 -
4维护和管理的具体内容 - 47 -
4.5液压件安装要求 - 48 -
4.6 液压系统清洗 - 49 -
4.7 液压系统的调试 - 49 -
4.8液压系统的保养 - 50 -
5 专题 - 50 -
5.1 液压支架的控制方式 - 50 -
5.1.1自动控制 - 51 -
5.1.5 单片机控制动作流程图: - 53 -
5.2、互帮千斤顶分析 - 55 -
结 论 - 57 -
参考文献 - 58 -
翻译部分 - 62 -
英文原文 - 62 -
中文翻译 - 67 -
致 谢 - 71 -
温馨提示:
1、题目前面的备注【字母数字编号】为本站整理分类的编号,与课题内容无关,请选题时忽视;
2、若题目上备注三维,则表示文件里包含三维源文件,由于三维组成零件数量较多,为保证预览截图的简洁性,本站将三维文件夹进行了打包。三维及CAD预览截图,均为本站电脑打开软件进行截图的,保证能够打开,下载原件超高清,下载后解压即可;
3、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图纸软件为AutoCAD,PROE,UG,SolidWorks,CATIA等;
4、本站所有图文资料仅供用户学习参考,不作为任何商用或其他用途;
5、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不包修改,不支持退换,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