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包括:
WORD版本说明书1份,共131页,约74000字
CAD版本图纸,共5张
摘 要
本设计包括三部分:一般部分,专题部分和翻译部分。
一般部分是鹤煤第五煤矿0.6Mt新井设计。全篇共分为十个部分:矿井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井田境界和储量、矿井工作制度、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井田开拓、准备方式、采煤方法、井下运输、矿井提升与运输、矿井通风与安全和矿井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鹤煤集团第五煤矿位于鹤壁矿区中部,北接三矿井田,南邻六矿井田,隶属鹤壁市山城区管辖。本井田东距京广铁路18公里,有汤阴~鹤壁矿井专用铁路沟通,且有汤鹤公路与之相交,大白公路从门口经过,交通十分便利。
采内煤层厚度为3.5m,倾角7°,其赋存稳定,无大的地质构造影响。采用走向长壁采煤方法,工作面沿倾斜布置,走向推进。为建设高产高效矿井,保证一个工作面达产,故选用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进行工作面的一次采全高。
矿井通风方式为抽出式通风,矿井初期采用中央分边界式通风
专题部分介绍了残留煤的复采技术。
翻译部分是一篇关于控制水污染决策支持系统的发展介绍,题目为:Science of Complexity and Its Revelation on Study of Coal Mine Safety Behavior Problems.
关键词:煤矿开采 ,矿井安全,瓦斯,
目录
摘 要 - 5 -
abstract - 6 -
矿区概况及井田地质特征 - 12 -
1.1矿区概述 - 12 -
1.1.1地理位置与交通 - 12 -
1.1.2范围 - 12 -
1.1.3自然环境 - 12 -
1.2井田地质特征 - 13 -
1.2.1地层 - 13 -
1.2.2井田地质构造 - 16 -
1.2.3水文地质构造 - 17 -
1.2.4主要隔水层特征 - 17 -
1.2.5断层 - 18 -
1.2.6矿井充水因素分析 - 18 -
1.3煤层特征 - 18 -
1.3.1煤层 - 18 -
1.3.2煤质 - 19 -
1.3.3瓦斯 - 19 -
1.3.5煤尘爆炸性 - 20 -
1.3.6煤的自燃倾向 - 20 -
1.3.7地温 - 20 -
2井田境界和储量 - 21 -
2.1井田境界 - 21 -
2.1.1煤田范围划分的原则 - 21 -
2.1.2井田特征 - 21 -
2.2 矿井工业储量 - 21 -
2.3矿井可采储量 - 23 -
2.3.1边界煤柱 - 23 -
2.3.2断层保护煤柱 - 23 -
2.3.3工业广场煤柱 - 23 -
2.3.4保护煤柱总量 - 24 -
3矿井作制度、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 25 -
3.1矿井工作制度 - 25 -
3.2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 25 -
3.2.1井型校核 - 25 -
4井田开拓 - 27 -
4.1井田开拓的基本问题 - 27 -
4.1.1开拓方式比较 - 27 -
4.1.2井筒位置的确定 - 27 -
4.1.3工业广场的位置、形状和面积的确 - 28 -
4.1.4阶段划分及开采水平的确定 - 28 -
4.1.5井田开拓的方案比较 - 29 -
4.2矿井基本巷道 - 32 -
4.2.1井筒 - 32 -
4.2.2井底车场及硐室 - 34 -
4.2.2主要开拓巷道 - 35 -
5 准备方式及巷道布置 - 36 -
5.1.1 采区煤层特征 - 36 -
5.1.2 煤质特征 - 36 -
5.1.3 煤层顶、底板条件 - 36 -
5.1.4 水文地质 - 37 -
5.1.5 地质构造 - 37 -
5.1.6 地表情况 - 37 -
5.1.7 煤尘的爆炸性和自燃发火危险性 - 37 -
5.2 采区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 - 38 -
5.2.1 首采区的详细设计 - 38 -
5.2.2 确定区段斜长和区段数目 - 38 -
5.2.3 煤柱尺寸的确定 - 38 -
5.2.4 采区巷道布置 - 39 -
5.2.5 确定回采工作面数目 - 39 -
5.2.6 采区工作面接替顺序 - 39 -
5.2.7 确定采区的运输系统 - 39 -
5.2.8 采区内巷道掘进方法 - 39 -
5.2.9 确定生产能力和采出率 - 40 -
5.3.1 采区上部车场的选型 - 40 -
5.3.2采区中部车场的选型 - 41 -
5.3.3 采区下部车场 - 41 -
5.3.4 采区主要硐室 - 42 -
6 采煤方法 - 44 -
6.1.1 采区煤层特征及地质条件 - 44 -
6.1.2 确定采煤工艺方式 - 44 -
6.1.3 回采工作面参数 - 44 -
6.1.5 工作面运输方式及运输机械 - 51 -
6.1.6 支架选型及工作面支护方式 - 54 -
6.1.7 采空区处理 - 56 -
6.1.8 回采工作面正规循环作业及循环作业图表 - 56 -
6.2回采巷道布置 - 59 -
6.2.1区段平巷的布置 - 59 -
6.2.2 巷道掘进方法 - 59 -
6.2.3 巷道支护方式 - 59 -
7 井下运输 - 61 -
7.1.1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工作制度 - 61 -
7.1.2 煤层及煤质 - 61 -
7.1.3 矿井运输系统 - 61 -
7.2.1设备选型原则: - 61 -
7.2.2 采区运输设备的选型 - 62 -
7.3大巷运输设备 - 63 -
7.3.1电机车的选择 - 63 -
7.3.2运输方案的选择 - 64 -
7.3.3列车组成的计算 - 64 -
7.3.4电机车台数的计算 - 66 -
7.3.5带式输送机的计算 - 68 -
8 矿井提升 - 69 -
8.1概述 - 69 -
8.2主副井提升 - 69 -
8.2.1主井提升设备的选型计算 - 69 -
8.2.2副井提升 - 70 -
8.3提升钢丝绳的选择计算 - 71 -
8.4多绳摩擦式提升机的选择 - 74 -
8.5电动机容量选择 - 75 -
9 矿井通风及安全 - 77 -
9.1矿井概况、开拓方式及开采方法 - 77 -
9.1.1矿井地质概况 - 77 -
9.1.2开拓方式 - 77 -
9.1.3开采方法 - 77 -
9.1.4变电所、充电硐室、火药库 - 77 -
9.2矿井通风系统选择 - 78 -
9.2.2矿井通风方式的确定 - 78 -
9.2.3确定矿井主扇的工作方法 - 78 -
9.2.4确定采区内通风系统布置 - 79 -
9.2.5确定回采工作面通风 - 79 -
9.2 .6矿井达产后,确定矿井通风容易时期和困难时期的开采位置 - 79 -
9.2 .7 矿井通风容易和困难时期的通风网路图及立体图 - 80 -
9.3矿井风量计算 - 81 -
9.3.1矿井风量计算方法概述 - 81 -
9.3.2工作面所需风量的计算 - 81 -
9.3.2 备用面所需风量的计算 - 82 -
9.3.3 掘进工作面需风量 - 82 -
9.3.4 硐室需风量 - 83 -
9.3.5 其它巷道所需风量 - 83 -
9.3.6 矿井总风量 - 83 -
9.3.7 风量分配 - 84 -
9.4矿井阻力计算 - 85 -
9.5选择矿井通风设备 - 88 -
9.6 防止特殊灾害的安全措施 - 91 -
10 设计矿井基本技术经济指标 - 95 -
参考文献 - 96 -
1 绪论 98
1.1问题的提出 98
1.2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 100
轻型放顶煤设备选择配套的原则 102
2 回采工艺 102
2.1采煤机的进刀方式 102
2.1.2 工作面旋转开采进刀工序 103
2.2 液压支架的移架及支护方式 104
2.3 工作面循环作业 104
英文原文 117
中文译文 127
致 谢 133
温馨提示:
1、题目前面的备注【字母数字编号】为本站整理分类的编号,与课题内容无关,请选题时忽视;
2、若题目上备注三维,则表示文件里包含三维源文件,由于三维组成零件数量较多,为保证预览截图的简洁性,本站将三维文件夹进行了打包。三维及CAD预览截图,均为本站电脑打开软件进行截图的,保证能够打开,下载原件超高清,下载后解压即可;
3、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图纸软件为AutoCAD,PROE,UG,SolidWorks,CATIA等;
4、本站所有图文资料仅供用户学习参考,不作为任何商用或其他用途;
5、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不包修改,不支持退换,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