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包括:
word说明书一份,共94页,约38000字
CAD版本图纸,共5张
摘要
本设计新井为双鸭山矿业集团东荣一矿煤矿3.0Mt/a的新井设计,共有3层设计可采煤层,平均总厚度为7.8 m,煤的工业片牌号为长焰煤。设计井田的可采储量为3.42亿t。服务年限为81a。划分三个水平开采。
本设计矿井采用立井的开拓方式,集中大巷及采区石门的大巷布置方式。共划分3个采区,其中首采区为1个,投产工作面2个,建井工期个43.2个月。本设计采区为中一,大巷道装车式下部车场,采用对角式通风,综合机械化采煤。年工作日为330天,采用“四、六”式工作制,工作面长为220m,每刀进度为0.8m,每日割9刀。提升设备为主井采用箕斗提升,副井采用罐笼提升。
关键词:采煤工艺 开拓方式
目 录
摘要 I
Abstract II
绪论 - 1 -
第1章 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 2 -
1.1 井田概况 - 2 -
1.1.1交通位置 - 2 -
1.1.2地形地势 - 2 -
1.1.3气象及地震情况 - 3 -
1.1.4水文地质情况 - 3 -
1.1.5煤田开发史 - 3 -
1.1.6工农业生产及煤炭建设规划概况 - 3 -
1.1.7水源及电源 - 3 -
1.2 地质特征 - 4 -
1.2.1矿区范围内的地质情况 - 4 -
1.2.2井田范围内和附近的主要地质构造 - 4 -
1.2.3煤层赋存状况及可采煤层特征 - 5 -
1.2.4岩石性质、厚度特征 - 5 -
1.2.5井田内水文地质情况 - 6 -
1.2.6煤质、牌号及用途 - 7 -
1.3 勘探程度及可靠性 - 8 -
第2章 井田境界、储量、服务年限 - 10 -
第2章 井田境界、储量、服务年限 - 10 -
2.1 井田境界 - 10 -
2.1.1井田周边状况 - 10 -
2.1.2井田境界确定的依据 - 10 -
2.2 井田储量 - 10 -
2.2.1井田储量计算 - 10 -
2.2.2保安煤柱的设计方法 - 10 -
2.3矿井工作制度、生产能力、服务年限 - 13 -
2.3.1矿井工作制度 - 13 -
2.3.2设计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 - 13 -
2.3.3矿井服务年限的确定 - 14 -
第3章 井田开拓 - 15 -
3.1概述 - 15 -
3.1.1确定井田开拓方式的原则 - 15 -
3.2 矿井开拓方案的选择 - 15 -
3.2.1井筒形式和井筒位置 - 15 -
3.2.2井筒的位置 - 17 -
3.2.3开采水平的数目及高 - 18 -
3.2.4开拓巷道的布置 - 18 -
3.3 选定开拓方案的系统描述 - 19 -
3.3.1井硐形式和数目 - 19 -
3.3.2井筒位置及坐标 - 20 -
3.3.3水平数目及高度 - 21 -
3.3.4石门、大巷数目及布置 - 21 -
3.3.5井底车场的形式及选择 - 22 -
3.3.6煤层群的联系 - 23 -
3.3.7采区划分 - 23 -
3.4 井筒布置和施工 - 24 -
3.4.1井筒穿过的岩层性质及井筒支护 - 24 -
3.4.2井筒布置及装备 - 25 -
3.4.3井筒延深意见 - 25 -
3.5 井底车场及硐室 - 26 -
3.5.1井底车场形式的确定及论证 - 26 -
3.5.2井底车场的布置,存车线路,行车路线布置长度 - 27 -
3.5.3通过能力计算 - 29 -
3.5.4 井底车场主要硐室 - 32 -
3.6 开采顺序 - 32 -
3.6.1沿煤层走向的开采顺序 - 33 -
3.6.2沿井田倾向的开采顺序 - 33 -
3.6.3采区接续计划 - 33 -
第4章、采区巷道布置及采区生产系统 - 34 -
4.1 采区概述 - 34 -
4.1.1采区布置的要求 - 34 -
4.1.2设计采区的位置、边界、范围及采区煤柱 - 34 -
4.1.3采区的地质和煤层情况 - 34 -
4.1.4采区的生产能力、储量和服务年限 - 35 -
4.2 采区巷道布置 - 35 -
4.2.1区段划分 - 35 -
4.2.2采区上山布置 - 36 -
4.2.3采区车场布置 - 38 -
4.2.4煤仓形式、容量及支护 - 40 -
4.2.5采区硐室简介 - 41 -
4.2.6回采工作面的接续 - 42 -
4.3.1采区巷道的准备顺序 - 42 -
4.3.2主要巷道的断面图 - 42 -
第5章 采煤方法 - 44 -
5.1 采煤方法的选择 - 44 -
5.1.1采煤方法选择的制约因素 - 44 -
5.2采煤方法选择 - 44 -
5.2.1选择和决定回采工作面的工艺过程及使用的机械设备 - 44 -
5.2.2设备选型 - 45 -
5.2.3选择采煤工作面循环方式和劳动组织形式 - 46 -
第6章 井下运输与矿井提升 - 49 -
6.1 矿井井下运输 - 49 -
6.1.1运输方式和运输系统的确定 - 49 -
6.1.2矿车的选型及数量 - 49 -
6.1.3采区运输设备的选择 - 50 -
6.2 矿井提升系统 - 50 -
第7章 矿井通风安全 - 52 -
7.1 矿井通风系统的确定 - 52 -
7.1.1概述 - 52 -
7.1.2矿井通风系统的确定 - 52 -
7.1.3主扇工作方式的确定 - 53 -
7.2 风量计算与风量分配 - 53 -
7.2.1矿井风量计算的规定 - 53 -
7.2.2风量计算 - 53 -
7.2.3风量分配 - 55 -
7.2.4风速的验算 - 55 -
7.2.5风量的调节方法与措施 - 56 -
7.3 矿井通风阻力计算 - 57 -
7.3.1确定全矿最大通风阻力和最小通风阻力 - 57 -
7.3.2矿井等积孔计算 - 58 -
7.4 通风设备的选择 - 59 -
7.4.1主扇的选择计算 - 59 -
7.4.2电动机的选择 - 60 -
7.5.1预防瓦斯及煤尘爆炸 - 60 -
7.5.2火灾与水患的预防 - 61 -
7.5.3其他事故的预防 - 61 -
7.5.4避灾路线及自救<<煤矿安全规程>>规定 - 62 -
第8章 矿井排水 - 63 -
8.1概述 - 63 -
8.1.1矿井水来源及涌水量 - 63 -
8.1.2对排水设备的要求 - 63 -
8.2 矿井主要排水设备 - 64 -
8.2.1排水方式与排水系统简介 - 64 -
8.2.2主排水设备及管路的选择计算 - 65 -
第9章 技术经济指标 - 69 -
参考文献: - 71 -
结论 - 72 -
致谢辞: - 73 -
附录1 - 74 -
附录2 - 80 -
温馨提示:
1、题目前面的备注【字母数字编号】为本站整理分类的编号,与课题内容无关,请选题时忽视;
2、若题目上备注三维,则表示文件里包含三维源文件,由于三维组成零件数量较多,为保证预览截图的简洁性,本站将三维文件夹进行了打包。三维及CAD预览截图,均为本站电脑打开软件进行截图的,保证能够打开,下载原件超高清,下载后解压即可;
3、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图纸软件为AutoCAD,PROE,UG,SolidWorks,CATIA等;
4、本站所有图文资料仅供用户学习参考,不作为任何商用或其他用途;
5、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不包修改,不支持退换,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