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包括:
word说明书一份,共140页,约57000字
CAD版本图纸,共5张
目录
一般部分
1 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 1
1.1 矿区概述 1
1.1.1井田位置、范围 1
1.1.2 交通条件 1
1.1.3 地形、地貌 2
1.1.4 水文 3
1.1.5 气象 3
1.1.6地震 3
1.2井田地质特征 3
1.2.2地质勘查工作简况 3
1.2.2区域构造简述 6
1.2.3 井田地层 7
1.2.4含煤地层 13
1.3 煤层特征 17
1.3.1可采煤层特征 17
1.3.2煤质 18
2 井田境界和储量 22
2.1 井田境界 22
2.2 全矿井资源储量的具体计算 22
2.2.1储量计算基础 22
2.2.2工业储量计算 23
2.2.3可采储量计算 26
2.2.4 矿井设计际可采储量 27
3 矿井工作制度、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28
3.1矿井工作制度 28
3.2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28
3.2.1 确定依据 28
3.2.2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 28
3.2.3 矿井服务年限 28
4 井田开拓 30
4.1井田开拓的基本问题 30
4.1.1确定井筒形式、数目、位置及坐标 31
4.1.2工业场地的位置 32
4.1.3开采水平的确定及带区划分 32
4.1.4 大巷布置 33
4.1.5 矿井内的接替顺序 36
4.1.6 方案比较 36
4.2矿井基本巷道 42
4.2.1 井筒 42
4.2.2 井底车场 47
4.2.3 主要开拓巷道 48
5 准备方式 52
5.1煤层地质特征 52
5.1.1 带区位置 52
5.1.2 带区煤层特征 52
5.1.3 煤层顶底板岩石特征 52
5.1.4 煤层瓦斯,煤尘爆炸性和自然发火性 52
5.1.5 地质构造 52
5.1.6 地表情况 52
5.2带区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 53
5.2.1 带区准备方式确定 53
5.2.2 带区巷道布置 53
5.2.3 带区生产系统 54
5.2.4 带区内巷道掘进方法 55
5.2.5 带区生产能力及采出率 55
5.3带区车场选型设计 57
6 采煤方法 58
6.1采煤工艺方式 58
6.1.1 确定回采工作面长度 58
6.1.2 工作面推进长度和推进方向确定 59
6.1.3 回采工作面破煤、装煤方式的确定 59
6.1.4 采煤机的工作方式 60
6.1.5 回采工艺 61
6.1.6 确定回采工作面运煤方式 62
6.1.7 确定回采工作面支护方式 66
6.1.8 劳动组织和循环作业图表 69
6.2回采巷道布置 73
6.2.1 回采巷道布置方式 73
6.2.2 工作面回采巷道布置 73
7 井下运输 75
7.1概述 75
7.1.1 井下运输的原始条件和数据 75
7.1.2 井下运输系统 75
7.2带区运输设备的选择 75
7.2.1 工作面及平巷运输设备选型 76
7.2.2 辅助运输设备的选型 76
7.3大巷运输设备的选择 76
7.3.1 确定大巷的运输方式 76
7.3.2 主运输系统与设备 77
7.3.3 辅助运输方式的选择 77
7.3.4 矿井辅助运输系统 77
7.3.5 胶轮车运输 79
8 矿井运输 81
8.1概述 81
8.2主副井运输 81
8.2.1 主井运输系统 81
8.2.2 副井运输系统 81
9 矿井通风及安全 82
9.1矿井通风系统选择 82
9.1.1 矿井概况 82
9.1.2 矿井通风系统的基本要求 82
9.1.3 矿井通风类型的确定 83
9.1.4 主要通风机工作方法的确定 85
9.1.5 带区通风系统的要求 85
9.1.6 回采工作面通风方式 86
9.2矿井风量计算 87
9.2.1 风量计算的标准及原则 87
9.2.2 采煤工作面需风量 88
9.2.3 掘进工作面需风量 89
9.2.4 各种峒室需风量 91
9.2.5 稀释胶轮车尾气所需风量 91
9.2.6 风量分配 92
9.2.7 矿井风速验算 93
9.2.9通风构筑物 93
9.3矿井通风阻力计算 93
9.3.1 计算原则 93
9.3.2 确定矿井通风容易时期和困难时期 94
9.3.3 矿井最大阻力路线 94
9.3.4 各段通风阻力 94
9.3.5 全矿总风阻和等积孔 96
9.4矿井通风设备选择 97
9.4.1 通风机选型 97
9.4.2 电动机选型 99
9.4.3 矿井主要通风设备的要求 100
9.4.4 反风、风峒的要求 101
9.5矿井灾害的防治措施 101
9.5.1 瓦斯管理措施 101
9.5.2 煤尘的防治 102
9.5.3 防火 102
9.5.4 防水 102
10 设计矿井基本技术经济指标 108
参考文献 110
专题部分
浅埋煤层上覆岩层移动规律 112
翻译部分
Studies of high water and quick setting (HWQS) cementitious mibackfill 119
致 谢 134
温馨提示:
1、题目前面的备注【字母数字编号】为本站整理分类的编号,与课题内容无关,请选题时忽视;
2、若题目上备注三维,则表示文件里包含三维源文件,由于三维组成零件数量较多,为保证预览截图的简洁性,本站将三维文件夹进行了打包。三维及CAD预览截图,均为本站电脑打开软件进行截图的,保证能够打开,下载原件超高清,下载后解压即可;
3、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图纸软件为AutoCAD,PROE,UG,SolidWorks,CATIA等;
4、本站所有图文资料仅供用户学习参考,不作为任何商用或其他用途;
5、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不包修改,不支持退换,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