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包括:
Word版说明书1份,共107页,约66000字
CAD版本图纸,共6张
摘 要
本设计包括三部分:一般部分、专题部分和翻译部分。
一般部分:
一般部分是常村矿180万t新井设计。全篇共分为五个部分:矿井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井田开拓、采煤方法及采区巷道
布置、矿井通风和矿井安全技术措施。
常村煤矿位于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县境内,距长治市区23km。太(原)~焦(作)铁路自矿区东部通过,王庄煤矿距太焦
线的长治北站约13.5km,已有铁路专用线,常村矿井铁路即从该专用线上的西沟站接轨。常村矿井距长治北站约20Km,
由长治北站向南经新乡、郑州达京广、陇海二线,向北经太原可达石太、南、北同蒲线。邯长线东经邯郸可达津蒲线。
常村矿设计年生产能力为180万t/a,服务年限为61a。矿井工作制度为“三八”制。矿井的采煤方法为综采一次采全高开
采。矿井为单水平采区开拓,一水平标高为-450m,采用立井开拓,主立井主要用于提升煤炭,副立井主要用于提升人员
、矸石、和材料等。
矿井采用一矿一面的高效作业方式。工作面长度为210m。运输大巷采用胶带运输煤炭,轨道大巷采用蓄电池电机车牵引
1t固定箱式矿车运输矸石和材料等。
矿井通风方式为抽出通风方式,风井布置方式为分区式通风。
专题部分:
专题部分主要介绍了泡沫除尘技术的衰变机理和在煤矿中发展的前景。
翻译部分:
主要内容包括利用计算机对现有的通风系统进行分析及网络解算,进行通风系统优化,增大了矿井通风能力,满足矿井
生产风量需要。
关键词:常村矿 ;新井设计 ;掘进面 ;泡沫
目 录
一般设计部分
1 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 6
1.1 矿区概述 6
1.1.1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 6
1.1.2地形、地貌 6
1.1.3河流及水体 6
1.1.4、矿区气候条件 7
1.1.5矿区经济概况 7
1.1.6水源及电源 7
1.2井田地质特征 7
1.2.1井田地质构造 7
1.2.2水文地质 9
1.2.3矿井地质勘探评价 11
1.3煤层特征 12
1.3.1煤层 12
2 井田开拓 13
2.1井田境界及可采储量 13
2.1.1井田境界 13
2.1.2 井田的工业储量及可采储量 13
2.1.3 矿井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16
2.2井田开拓 17
2.2.1井田开拓的基本问题 17
2.2.2矿井基本巷道 24
2.2.3大巷运输设备选择 30
2.2.4 矿井提升 32
3 采煤方法及带区巷道布置 32
3.1煤层的地质特征 32
3.2 采区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 33
3.2.1首采区基本情况及区段划分 33
3.2.2确定采区巷道布置 33
3.2.3生产系统 34
3.2.4确定巷道的通风方式及掘进方法 34
3.2.5采区生产能力确定 34
3.2.6采区车场的形式 35
3.2.7采区主要硐室布置 36
3.3 采煤方法 37
3.3.1 采煤工艺方式 37
2、采煤方法确定 37
3.3.2 回采巷道布置 42
4 矿井通风 44
4.1 矿井通风方式的选择 44
4.1.1 矿井通风系统的基本要求 44
4.1.2通风方式选择 45
4.1.2 通风系统的选择 45
4.1.3主扇工作方法的确定 48
4.2 采区通风 49
4.2.1采区上山通风系统 49
4.2.2 回采工作面的通风方式 49
4.2.3 采区通风构筑物 50
4.2.4 通风合理性评价 51
4.3 掘进通风 51
4.3.1 局部通风机的工作方式 51
4.3.2 掘进面需风量计算 52
4.3.3 掘进面的设计 53
4.3.4 局部通风机安全技术措施 54
4.4 全矿所需风量 55
4.4.1 风量计算的标准及原则 55
4.4.2矿井需风量的计算 55
4.4.3 矿井风量分配 57
4.5矿井通风阻力 58
4.6 矿井主要通风机选型 64
4.7 矿井反风措施及装置 68
4.8 矿井通风费用概算 70
4.9 防止特殊灾害的安全措施 72
5 矿井安全技术措施 73
5.1 矿井安全技术概况 73
5.2 矿井火灾 75
5.2.1 矿井自然发火状况 75
5.2.2 矿井自然发火分析 76
5.2.3预防性灌浆防灭火 79
专题设计部分
1 粉尘概述 88
1.1 矿尘及其分类 88
1.1.1 按矿尘产生的过程分类 88
1.1.2 按矿尘颗粒的大小分类 88
1.1.3 其他分类 88
1.2 粉尘的危害性 88
2 尘肺病分类及我国尘肺病发病现状 88
2.1 尘肺病定义及分类 88
2.2 我国尘肺病发病现状 88
3 可爆性粉尘 89
3.1可爆性粉尘的概述 89
3.2 可燃粉尘爆炸 90
4 煤尘燃烧与爆炸 90
4.1 煤尘的燃烧 91
4.2 煤尘爆炸 91
5 泡沫除尘 92
5.1泡沫的衰变机理 93
5.2 泡沫稳定性与液膜厚度的关系 93
5.3 泡沫与捕尘量的关系 94
5.3.1泡沫最少捕尘量 94
5.3.2 尘粒沉降所需水量 95
5.3.3 泡沫位置和捕尘量的关系 95
5.4泡沫除尘现状 96
5.5 发展趋势 97
5.6 结论 97
翻译设计部分
1. THE BASIC SITUATION OF MINE 100
2. MINE VENTILATION SYSTEM, THE STATUS QUO 100
3. EXHAUST SYSTEMS TO OPTIMIZE THE NEED FOR 100
4. VENTILATION SYSTEM OPTIMIZATION PROGRAM 100
5. EFFECT 101
6. CONCLUSION 102
1 矿井基本情况 104
2 矿井通风系统现状 104
3 排风系统优化的必要性 104
4 通风系统优化方案 104
5 效果 105
6结语 105
参考文献 106
致 谢 107
温馨提示:
1、题目前面的备注【字母数字编号】为本站整理分类的编号,与课题内容无关,请选题时忽视;
2、若题目上备注三维,则表示文件里包含三维源文件,由于三维组成零件数量较多,为保证预览截图的简洁性,本站将三维文件夹进行了打包。三维及CAD预览截图,均为本站电脑打开软件进行截图的,保证能够打开,下载原件超高清,下载后解压即可;
3、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图纸软件为AutoCAD,PROE,UG,SolidWorks,CATIA等;
4、本站所有图文资料仅供用户学习参考,不作为任何商用或其他用途;
5、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不包修改,不支持退换,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