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包括:
Word版说明书1份,共170页,约82000字
CAD版本图纸,共5张
摘 要
本设计包括三个部分:一般部分、专题部分和翻译部分。
一般部分为跃进矿1.8Mt/a新井初步设计,共分10章:1.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2.井田境界和储量;3.矿井工作制度、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4.井田开拓;5.准备方式—采区巷道布置;6.采煤方法;7.井下运输;8.矿井提升;9.矿井通风与安全技术;10.矿井基本技术经济指标。
跃进井田位于河南省义马市东南部,地理座标为:东径111º,北纬34º。井田北部有陇海铁路、连霍高速公路和310国道,本矿有专用铁路和公路与之衔接,交通便利。井田边界:东部自上而下内煤层沉缺边界,一五盘区下山煤柱外推200m为界,西至F8断层。井田面积为18.3km2。
矿井最大涌水量为63m3/h,正常涌水量为36 m3/h;煤质为亮煤;全矿井最大绝对瓦斯涌出量为6.8 m3/t,属低瓦斯矿井;煤层具有一定的自燃发火危险性,自然倾向性等级为Ⅱ级,煤尘具有一定的爆炸危险性。
矿井采用立井两水平上山开拓,采用中央并列式和两翼对角式混合通风。一矿一面,采煤方法为长壁综采一次采全高开采。煤炭运输采用阻燃胶带,辅助运输采用蓄电池电机车牵引矿车。
针对东一采区采用了采区准备方式,共划分5个采区工作面,并进行了运煤、通风、运料、排矸、供电系统设计。针对21101工作面进行了采煤工艺设计。该工作面煤层平均厚度为3m,平均倾角12°。工作面采用长壁综合机械化一次采全高采煤法。采用双滚筒采煤机割煤,往返一次割两刀。矿井年工作日为330 d,每天净提升时间16 h。矿井工作制度为“三八”制。
专题部分题目是浅析有冲击矿压危险性的巷道支护。文章通过冲击矿压发生的特点及危害以及锚杆支护的作用方式来浅析有冲击矿压危险性巷道锚杆支护的作用机理。
翻译部分是一篇关于冲击矿压与民用工程建设关系的论文,英文原文题目为:How to model rockburst seismic loads for civil engineering purposes?
关键词:立井;采区;综采;中央并列式;两翼对角式
目 录
一般部分
1 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 1
1.1矿区概述 1
1.1.1井田位置 1
1.1.2地形与地貌及水系 1
1.1.3气候与气象 2
1.1.4地震烈度 2
1.1.5水源及电源 2
1.2井田地质特征 2
1.2.1地形 2
1.2.2井田地质构造 6
1.2.3水文地质条件 6
1.3煤层特征 8
1.3.1煤层 8
1.3.2煤质 11
1.3.3煤层开采条件 14
2 井田境界和储量 19
2.1井田境界 19
2.1.1井田境界与尺寸 19
2.1.2井田尺寸 19
2.2矿井工业储量 19
2.2.1井地质资源量 19
2.2.2矿井工业储量 20
2.3损失计算井田的可采储量 20
3 矿井工作制度、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23
3.1矿井工作制度 23
3.2矿井设计生产能力 23
3.2.1确定依据 23
3.2.2确定矿井设计生产能力 23
3.2.3矿井服务年限 23
3.2.4井型校核 24
4 井田开拓 26
4.1井田开拓基本问题 26
4.1.1确定井筒形式、数目、位置 26
4.1.2确定工业场地位置 28
4.1.3井田划分 28
4.1.4主要开拓巷道 28
4.1.5开拓方案确定 28
4.2矿井基本巷道 36
4.2.1井筒 36
4.2.2开拓巷道 39
4.2.3井底车场及硐室 40
5 准备方式——采区巷道布置 44
5.1煤层的地质特征 44
5.1.1采区位置 44
5.1.2采区煤层特征 44
5.1.3煤层顶底板岩石构造情况 44
5.1.4水文地质 45
5.1.5地质构造 45
5.1.6地表情况 45
5.2采区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 45
5.2.1采区位置及范围 45
5.2.2采煤方法及工作面长度的确定 45
5.2.3采区各种巷道尺寸、支护方式及通风方式 45
5.2.4煤柱尺寸 46
5.2.5采区巷道的联络方式 46
5.2.6采区接替顺序 46
5.2.7采区生产系统 46
5.2.8采区巷道掘进 46
5.2.9采区生产能力及采出率 47
5.3 采区车场选型设计 48
5.3.1 确定采区车场形式 48
5.3.2 采区主要硐室布置 49
6 采煤方法 52
6.1采煤工艺方式 52
6.1.1 采煤方法选择 52
6.1.2回采工作面宽度确定 52
6.1.3工作面推进方向和推进度 52
6.1.4综采工作面设备选型及配套 53
6.1.5各工艺过程注意事项 59
6.1.6端头支护及超前支护方式 60
6.1.7循环图标、劳动组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61
6.1.8综合机械化采煤过程中应注意事项 67
6.2回采巷道布置 68
6.2.1回采巷道布置方式 68
6.2.2回采巷道参数 68
7 井下运输 71
7.1 概述 71
7.1.1矿井的设计生产能力及工作制度 71
7.1.2煤层及煤质 71
7.1.3运输距离和辅助运输设计 71
7.2采区运输设备选择 71
7.2.1设备选择原则 71
7.2.2采区运输设备选型 72
7.3大巷运输设备选型 74
7.3.1运输大巷设备选型 74
7.3.2辅助运输大巷设备选择 75
8 矿井提升 78
8.1概述 78
8.2主、副井提升 78
8.2.1主井提升 78
8.2.2 副井提升 79
9 矿井通风及安全技术 82
9.1矿井地质、开拓、开采概况 82
9.1.1矿井地质概况 82
9.1.2开拓方式 82
9.1.3开采方法 82
9.1.4变电所、充电硐室、火药库 82
9.1.5工作制度、人数 83
9.2矿井通风系统确定 83
9.2.1矿井通风系统的基本要求 83
9.2.2矿井通风方式的选择 83
9.2.3矿井通风方法选择 84
9.2.4矿井通风系统的基本要求 84
9.2.4采区通风方式确定 85
9.3矿井风量计算 86
9.3.1通风容易时期和通风困难时期采煤方案的确定 86
9.3.2各用风地点的用风量和矿井总用风量 86
9.3.3风量分配 92
9.4全矿通风阻力计算 92
9.4.1计算原则 93
9.4.2矿井最大阻力路线 93
9.4.3计算矿井摩擦阻力和总阻力 96
9.4.4两个时期的矿井总风阻和总等积孔 97
9.5通风机选型 98
9.5.1选择矿井通风设备要求 98
9.5.2电动机选型 100
9.6安全灾害的预防措施 101
9.6.1煤尘的防治 101
9.6.2预防井下火灾的措施 101
9.6.3防水措施 102
10 设计矿井基本技术经济指标 103
参考文献 105
专题部分
浅析有冲击矿压危险性巷道支护 106
1巷道(锚杆)支护技术现状及展望 106
1.1巷道(锚杆)支护技术现状 106
1.2锚杆支护的展望 107
2锚杆支护理论及常用锚杆形式 107
2.1锚杆支护理论 107
2.2常用锚杆形式 110
2.3组合锚杆支护 114
2.3.1锚网与锚网梁支护 114
3冲击矿压发生的机理、特征及危害 116
3.1冲击矿压发生的机理 116
3.2冲击矿压对环境的影响 118
3.3冲击矿压的特征 120
4锚杆支护原理分析 121
4.1锚杆支护对冲击矿压巷道的适应性分析 121
4.2锚杆支护对围岩应力状态的改良作用 122
4.3锚杆对围岩约束作用 122
4.4锚杆支护的吸能作用 122
5结论 123
参考文献 124
翻译部分
英文原文 125
中文译文 140
致 谢 152
温馨提示:
1、题目前面的备注【字母数字编号】为本站整理分类的编号,与课题内容无关,请选题时忽视;
2、若题目上备注三维,则表示文件里包含三维源文件,由于三维组成零件数量较多,为保证预览截图的简洁性,本站将三维文件夹进行了打包。三维及CAD预览截图,均为本站电脑打开软件进行截图的,保证能够打开,下载原件超高清,下载后解压即可;
3、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图纸软件为AutoCAD,PROE,UG,SolidWorks,CATIA等;
4、本站所有图文资料仅供用户学习参考,不作为任何商用或其他用途;
5、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不包修改,不支持退换,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