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包括:
Word版说明书1份
CAD版本图纸,共5张
摘 要
本设计包括三个部分:一般部分、专题部分和翻译部分。
一般部分为涡北煤矿1.20Mt/a新井设计。涡北煤矿位于安徽省亳州市境内,东有京九铁路,西有濉阜铁路,交通便利。井田走向长度约6 km,倾向长度约3.2 km,面积约19 km2。主采煤层为8号煤层,平均倾角为20.5°,平均厚度为7.37 m。井田工业储量为154.68 Mt,可采储量为115.29 Mt,矿井服务年限为54.9 a。矿井正常涌水量为250 m3/h,最大涌水量为280 m3/h。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为21.33 m3/min,属于低瓦斯矿井。
根据井田地质条件,提出四个技术上可行的开拓方案。方案一:立井两水平开拓上下山开采(岩石大巷),立井直接延深;方案二:立井两水平开拓上下山开采(煤层大巷),立井直接延深;方案三:立井两水平开拓上山开采,暗斜井延深(岩石大巷);方案四:立井两水平开拓上山开采,暗斜井延深(煤层大巷)。通过技术经济比较,最终确定方案三为最优方案。一水平标高-700 m,二水平标高-1000 m。
设计首采区采用采区准备方式,工作面长度150 m,采用综采放顶煤采煤法,矿井年工作日为330 d,工作制度为“四六制”。
大巷采用胶带输送机运煤,辅助运输采用矿车运输。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
专题部分题目:浅析煤矿瓦斯灾害防治技术。
翻译部分题目:Why Longwall in India has not Succeeded as in other Developing Country Like China。印度的长壁采煤法为什么没有像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一样取得成功。
关键词: 立井; 暗斜井; 采区布置; 放顶煤采煤法; 中央并列式; 沿空掘巷
目 录
一 般 部 分
1 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 1
1.1矿区概述 1
1.1.1矿区地理位置 1
1.1.2矿区气候条件 1
1.1.3矿区水文情况 1
1.2井田地质特征 1
1.2.1地层 1
1.2.2水文地质特征 5
1.3煤层特征 7
1.3.1煤层 7
1.3.2煤质 8
1.3.3其他开采技术条件 8
1.3.4地温 9
2 井田境界和储量 11
2.1井田境界 11
2.2矿井储量计算 11
2.2.1矿井工业储量 11
2.2.2矿井可采储量 13
2.3.3工业广场煤柱 13
3 矿井工作制度、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15
3.1矿井工作制度 15
3.2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15
4 井田开拓 17
4.1井田开拓的基本问题 17
4.1.1确定井筒形式的确定 18
4.1.2工业场地的位置 20
4.1.3开采水平的确定 20
4.1.4矿井开拓方案比较 21
4.2矿井基本巷道 26
4.2.1井筒 26
4.2.2井底车场及硐室 26
4.2.3主要开拓巷道 34
5 准备方式—采区巷道布置 40
5.1煤层地质特征 37
5.1.1采区位置 37
5.1.2采区煤层特征 37
5.1.3煤层顶底板岩石构造情况 37
5.1.4水文地质 37
5.1.5主要地质构造 37
5.1.6地表情况 37
5.2采区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 37
5.2.1采区范围及区段划分 37
5.2.2煤柱尺寸的确定 38
5.2.3采煤方法及首采工作面工作面长度的确定 38
5.2.4确定采区各种巷道的尺寸、支护方式 38
5.2.5采区巷道的联络方式 38
5.2.6采区接替顺序 38
5.2.7采区生产系统 38
5.2.8采区内巷道掘进方法 39
5.2.9采区生产能力及采出率 42
5.3采区车场选型设计 43
6 采煤方法 44
6.1采煤工艺方式 44
6.1.1采区煤层特征及地质条件 44
6.1.2确定采煤工艺方式 44
6.1.3回采工作面参数 44
6.1.4回采工艺及设备 45
6.1.5回采工作面支护方式 47
6.1.6端头支护及超前支护方式 49
6.1.7各工艺过程注意事项 50
6.1.8回采工作面正规循环作业 51
6.2回采巷道布置 54
6.2.1回采巷道布置方式 54
6.2.2回采巷道参数 54
7 井下运输 57
7.1概述 57
7.1.1井下运输设计的原始条件和数据 57
7.1.2运输距离和货载量 57
7.1.3矿井运输系统 57
7.2采区运输设备选择 58
7.2.1设备选型原则 58
7.2.2采区运输设备的选型 58
7.3大巷运输设备选择 59
7.3.1运输大巷设备选择 59
7.3.2辅助运输大巷设备选择 59
8 矿井提升 63
8.1概述 63
8.1.1井下运输设计的原始条件和数据 63
8.1.2矿井运输系统 63
8.2主副井提升 64
8.2.1主井提升 64
8.2.2副井提升 64
9 矿井通风及安全 66
9.1矿井地质、开拓、开采概况 66
9.1.1矿井地质概况 66
9.1.2开拓方式 66
9.1.3开采方法 66
9.1.4变电所、充电硐室、火药库 66
9.1.5工作制、人数 66
9.2矿井通风系统的确定 66
9.2.1矿井通风系统的基本要求 66
9.2.2矿井通风方式的选择 67
9.2.3矿井通风方法的选择 67
9.2.4采区通风系统的要求 68
9.2.5工作面通风方式的确定 69
9.1.6回采工作面进回风巷道的布置 69
9.3矿井风量计算 70
9.3.1矿井风量计算方法概述 70
9.3.2回采工作面风量计算 70
9.3.3掘进工作面风量计算 72
9.3.4硐室需要风量的计算 72
9.3.5其他巷道所需风量 72
9.3.6矿井总风量计算 73
9.3.7风量分配 73
9.4矿井通风阻力 73
9.4.1确定矿井通风容易时期和困难时期 73
9.4.2矿井通风容易时期和困难时期的最大阻力路线 77
9.4.3矿井通风阻力计算 77
9.4.4矿井通风总阻力 77
9.4.5矿井总风阻及总等积孔 79
9.5矿井通风设备选型 80
9.5.1通风机选择的基本原则 80
9.5.2通风机风压的确定 80
9.5.3电动机选型 83
9.5.4矿井主要通风设备的要求 83
9.5.5对反风装置及风硐的要求 84
9.6特殊灾害的预防措施 84
9.6.1预防瓦斯和煤尘爆炸的措施 84
9.6.2预防井下火灾的措施 84
9.6.3防水措施 85
10 设计矿井基本技术经济指标 86
参考文献 87
专 题 部 分
浅析瓦斯灾害防治技术 88
煤矿瓦斯基础理论概述 88
1.1 瓦斯及其形成 88
1.1.1瓦斯的概念 88
1.1.2瓦斯的形成 88
1.2 瓦斯的赋存 88
1.2.1煤的孔隙结构 88
1.2.2瓦斯的赋存状态 89
1.3瓦斯的涌出 90
1.3.1瓦斯的涌出形式 90
1.3.2瓦斯的涌出量 91
煤矿瓦斯灾害及防治 91
2.1煤矿瓦斯灾害概念 91
2.2瓦斯爆炸基本理论及其防治 91
2.2.1瓦斯包扎的条件及影响因素 92
2.2.2防治瓦斯爆炸的措施 93
2.3煤与瓦斯突出基本理论及其防治 97
2.3.1煤与瓦斯突出的概念 97
2.3.2煤与瓦斯突出的危害 97
2.3.3煤与瓦斯突出的机理 100
2.3.4决定突出发生的因素和条件 101
2.3.5突出的过程 103
2.4煤瓦斯抽放技术 108
2.4.1瓦斯抽放技术的概念 108
2.4.2瓦斯抽放方法 108
煤矿瓦斯灾害探讨 110
翻 译 部 分
英文原文 114
中文译文 121
致 谢 126
温馨提示:
1、题目前面的备注【字母数字编号】为本站整理分类的编号,与课题内容无关,请选题时忽视;
2、若题目上备注三维,则表示文件里包含三维源文件,由于三维组成零件数量较多,为保证预览截图的简洁性,本站将三维文件夹进行了打包。三维及CAD预览截图,均为本站电脑打开软件进行截图的,保证能够打开,下载原件超高清,下载后解压即可;
3、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图纸软件为AutoCAD,PROE,UG,SolidWorks,CATIA等;
4、本站所有图文资料仅供用户学习参考,不作为任何商用或其他用途;
5、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不包修改,不支持退换,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