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龙图网在线图文分享平台-CAD图纸,设计说明书,工业设计3D模型,三维软件下载!   客服QQ:2363701252
热搜:

工艺夹具 模具设计 数控编程 土木工程 3D模型

B293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峁底煤矿0.9Mta新井设计 下载积分:50 资料编号: B293

1.打开支付宝或者微信扫描二维码。
2.填写金额:50 
3.添加备注,填写资料编号:
资料编号: B293
4.支付成功后,请发资料编号到邮箱:jxsj168@qq.com
会有专人在15分钟内把资料发到您邮箱
备注:如果付款忘记填写资料编号,则发邮件时附带您的交易明细截图即可。
请耐心等待,如超过30分钟还没收到,请联系客服QQ:2363701252
点击分享:

作品描述

作品包括:

Word版说明书1份,共133页,约63000字

CAD版本图纸,共5张


摘  要

本设计针对山西华润联盛峁底煤矿第13层煤进行的新井设计。

一般部分为峁底煤矿0.9 Mt/a新井设计。兴县峁底煤矿井田地处兴县城东南5km处,东西长5.747km,南北宽2.354km,面积达11.89km2。井田东部以煤层露头为界,地势西南高东南低,井田位于西晋北黄土高原。本设计中开采井田的13煤,厚度为4.50m。井田地质条件较为简单。井田工业储量为8087万t,矿井可采储量为5562.1万t,并确定矿井的生产能力为0.9 Mt/a矿井服务年限为47.54a。矿井正常涌水量300m3/h,最大涌水量400m3/h。矿井瓦斯相对涌出量为1.1m2/t,属低瓦斯矿井。

峁底煤矿设计年生产能力为0.9Mt/a,矿井年工作日为330d,工作制度为“三八”制。矿井的采煤方法主要为倾斜长壁综合机械化一次采全高开采,采用一矿一面的高效作业方式,另外设一备用面。工作面的长度为150 m。

本设计针对峁底矿煤层地质及井田范围提出四种开拓方案:一、立井单水平开拓(井田中央);二、立井单水平开拓(井田边界);三、主斜副立单水平开拓;四、斜井单水平开拓。经过经济、技术比较,最终确定矿井的开拓方式为双斜井单水平开拓。矿井运输大巷采用胶带运输机运煤,辅助运输采用无轨胶轮车。矿井通风方式为前期中央并列式,后期为两翼对角式。

一般部分共包括10章:1矿区概况及井田地质特征;2 井田境界和储量;3 矿井工作制度、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4 井田开拓;5 准备方式;6 采煤方法;7 井下运输;8 矿井提升;9 矿井通风及安全技术;10 设计矿井基本技术经济指标。

专题部分介绍的是特殊开采技术与发展

翻译部分题目为:“Mine Seismology for Rock Engineers – An Outline of Required                                            Competencies F. Essrich”。


关键词:峁底煤矿 ;斜井单水平开拓 ;带区;综采一次采全高 ;中央并列式

目   录


1 矿区概况与井田地质特征 1

1.1矿井概况 1

1.1.1井田位置 1

1.1.2 交通位置 1

1.1.3矿区的工农业生产建设情况 2

1.1.4矿区电力供应基本情况 2

1.1.5  矿区地形与河流 3

1.2井田地质特征 4

1.2.1地质特征 4

1.2.2 地质构造 5

1.2.3煤层特征 7

1.2.4煤质特征 7

1.2.5水文地质 7

1.2.6开采技术条件 10

2 井田境界量与储 11

2.1 井田境界 11

2.2 矿井工业储量 11

2.2.1储量计算基础 11

2.2.2工业储量计算 12

2.3 矿井可采储量 13

2.3.1计算可采储量时储量损失: 13

2.3.2各种煤柱损失计算 13

2.3.3 矿井可采储量 16

3 矿井工作制度、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17

3.1矿井工作制度 17

3.1.1矿井年工作日数的确定 17

3.1.2矿井工作制度的确定 17

3.1.3矿井每昼夜净提升小时数的确定 17

3.2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17

3.2.1确定依据 17

3.2.2矿井设计生产能力 17

3.2.3矿井服务年限的核算 17

3.2.4 井型校核 18

4  井田开拓 20

4.1井田开拓的基本问题 20

4.1.1确定井筒形式、数目、位置及坐标 20

4.1.2工业场地的位置 22

4.1.3开采水平的确定及带区划分 22

4.1.4主要开拓巷道 22

4.1.5方案比较 22

4.2矿井基本巷道 28

4.2.1井筒 28

4.2.2井底车场及硐室 34

4.2.3主要开拓巷道 37

5 带区巷道布置 40

5.1 煤层地质特征 40

5.1.1带区位置 40

5.1.2带区煤层特征 40

5.1.3煤层顶底板岩石构造情况 40

5.1.4水文地质 40

5.1.5地质构造 40

5.1.6地表情况 40

5.2 带区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 40

5.2.1带区准备方式的确定 40

5.2.2首采带区的详细设计 41

5.2.3带区巷道布置 41

5.2.4确定回采工作面数目 41

5.2.5带区工作面接替顺序 41

5.2.6确定带区的运输系统 41

5.2.7带区生产能力及采出率 41

5.2.8带区主要硐室布置 43

6 采煤方法 44

6.1采煤工艺方式 44

6.1.1煤层的赋存特征 44

6.1.2采煤方法 44

6.2回采工艺 44

6.2.1确定回采工作面长度、推进方向、推进度 44

6.2.2工作面落煤 45

6.2.3装运煤 47

6.2.4移架方式 47

6.2.5移刮板输送机 47

6.2.6工作面运煤 47

6.2.7工作面支护 49

6.2.8工作面设备布置图见设计图纸 51

6.2.9回采工作面正规循环作业 51

6.3回采巷道布置 54

6.3.1带区巷道布置 54

6.3.2保护煤柱尺寸的确定 54

7  井下运输 57

7.1概述 57

7.1.1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工作制度 57

7.1.2煤层及煤质 57

7.1.3矿井运输系统 57

7.2带区运输设备选择 58

7.2.1设备选型原则: 58

7.2.2带区运输设备选型及能力验算 58

7.3大巷运输设备选择 59

7.3.1主运输大巷设备选择 59

表7-1  大巷带式输送机主要技术参数 59

7.3.2辅助运输大巷设备选择 59

7.3.3运输设备能力验算 60

8 矿井提升 61

8.1矿井提升概述 61

8.2主副井提升 61

8.2.1主井提升 61

8.2.2副井提升设备选型 62

8.2.3井上下人员运送 64

9 矿井通风 65

9.1矿井通风系统选择 65

9.1.1矿井通风系统的确定 65

9.1.2矿井通风系统方案比较 68

9.2采煤工作面通风类型的确定 69

9.2.1 带区通风 69

9.2.2通风构筑物 71

9.3矿井风量计算 71

9.3.1工作面所需风量的计算 71

9.3.4硐室需风量 74

9.3.5其它巷道所需风量 74

9.3.6矿井总风量 75

9.3.7风量分配 75

9.4矿井阻力计算 76

9.4.1矿井最大阻力路线和通风网络图 76

9.4.2矿井通风阻力计算 78

9.4.3矿井通风总阻力 81

9.4.4两个时期的矿井总风阻和总等积孔 81

9.5选择矿井通风设备 82

9.5.1选择主扇 82

9.5.2电动机选型 84

9.6安全灾害的预防措施 86

9.6.1预防瓦斯和煤尘爆炸的措施 86

9.6.2预防井下火灾的措施 86

9.6.3防水措施 87

10 设计矿井基本技术经济指标 88

专题部分 90

英文原文 107

中文译文 114

致  谢 120

温馨提示:

1、题目前面的备注【字母数字编号】为本站整理分类的编号,与课题内容无关,请选题时忽视;

2、若题目上备注三维,则表示文件里包含三维源文件,由于三维组成零件数量较多,为保证预览截图的简洁性,本站将三维文件夹进行了打包。三维及CAD预览截图,均为本站电脑打开软件进行截图的,保证能够打开,下载原件超高清,下载后解压即可;

3、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图纸软件为AutoCAD,PROE,UG,SolidWorks,CATIA等;

4、本站所有图文资料仅供用户学习参考,不作为任何商用或其他用途;
5、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不包修改,不支持退换,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