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包括:
Word版说明书1份,共76页,约36000字
CAD版本图纸,共4张
摘 要
本矿井位于安徽省宿县南部,属祁县区管辖。本设计根据对祁南矿资料的学习和研究,遵照《煤矿安全规程》和《煤炭工业设计规范》等的要求,充分运用所学的知识,以祁南矿煤矿开采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对祁南矿煤矿开拓进行设计。本设计通过详细介绍祁南矿煤矿一井的井田概况和地质特征,经过一系列的方案论证比较,选择了适合本矿井的开拓方式、采煤方法和各生产系统。
井田走向长约12.6公里,宽3.9公里,面积约27.3平方公里。主采煤层为两个水平,以7#煤为主,井田地质条件较为简单。井田工业储量为153.2Mt,可采储量为133.7Mt。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1.8Mt/a。矿井服务年限为53a,涌水量不大,为瓦斯矿井。
井田开拓方式为双立井带区开采。主、副井为立井,风井为立井。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通风。矿井采用现代化设备进行矿井的采煤、运输、提升、排水、和通风。矿井年工作日为276d,每天净提升时间为14h,工作制度为“三八”制。
此设计共包括10章:1矿区概述与地质特征;2井田境界储量;3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4井田开拓;5准备方式;6采煤方法;7井下运输;8矿井提升;9矿井所需风量;10矿井基本技术经济指标。
综合以上以及通过技术经济等多方面的比较得出本设计的开拓方案、巷道布置、采煤方法、运输提升能力等、均能满足矿井的开采需求。
关键词:双立井开拓;两水平;倾向长壁;中央并列式通风。
目 录
1 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 1
1.1 矿区概况 1
1.1.1 矿区地理位置、地形特点、交通条件、矿区水文情况 1
1.1.2 矿区气候条件、居民点分布情况 1
1.2 井田地质特征 2
1.2.1 井田煤系地层概述 2
1.2.2 井田地质构造 3
1.2.3 井田水文地质特征 4
1.3 煤层特征 6
1.3.1 煤层群层数及煤层赋存情况 6
1.3.2 煤层顶底板岩性 6
1.3.3 煤质 6
1.3.4 煤层特征 7
2 井田境界和储量 9
2.1 井田境界(井田精查勘探境界) 9
2.2 矿井工业储量 9
2.2.1 储量等级的圈定 9
2.2.2 矿井工业储量 10
2.2.3 矿井设计储量 11
2.2.4 矿井设计可采储量 12
3 矿井设计年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15
3.1 生产能力 15
3.1.1 矿井设计年生产能力的确定 15
3.2 矿井服务年限 16
3.3 矿井工作制度 16
4 井田开拓 17
4.1 井田开拓的基本问题 17
4.2 开采水平划分 20
4.3 阶段划分 22
4.4 开采接替顺序 23
4.5 大巷布置 23
4.6 主要开拓巷道 24
4.7 矿井提升 25
4.8 井底车场及硐室 27
4.8.1 井底车场 28
4.8.2 主要开拓大巷 31
5 准备方式 35
5.1煤层地质条件 35
5.1.1 煤层埋藏条件 35
5.1.2 煤质特征 35
5.1.3 煤层顶底板条件 35
5.1.4 煤层含瓦斯特征 35
5.1.5 水文地质条件 35
5.1.6 煤尘的爆炸性和自燃发火危险性 35
5.1.7 地质构造 36
5.2 准备方式 36
5.2.1 带区准备方式的确定 36
5.2.2 带区巷道布置 36
5.2.3 煤柱尺寸的确定 37
5.2.4 带区通风 37
5.2.5 带区生产系统 37
5.2.6 带区内巷道掘进方法 37
5.2.7 带区生产能力及采出率 39
5.3 带区车场形式的选择 40
6 采煤方法 40
6.1 采煤工艺方式 40
6.1.1 采区煤层特征及地质条件 40
6.1.2 确定采煤工艺方式 42
6.2 工作面长度的确定 43
6.2.1 按通风能力确定工作面长度 43
6.2.2 按工作面采煤机最大日生产能力校验 43
6.2.3 按刮板输送机运输能力校验 44
6.3 工作面推进度 44
6.4 采煤机械选择和回采工艺确定 45
6.4.1 采煤机选型 45
6.4.2 刮板输送机选型 46
6.4.3 工作面支架的选型 46
6.4.4 端头支护及超前支护方式 47
6.5 采煤工艺 48
6.6 回采巷道布置 49
6.6.1 回采巷道参数 49
6.6.2 支护方式 50
6.7 回采工作面正规循环作业 51
7 井下运输 53
7.1 矿井运输概述 53
7.1.1 井下运输设计的原始条件与数据 53
7.1.2 运输系统 53
7.2 采区运输设备选择 53
7.2.1 设备选型原则 53
7.2.2 采区运输设备选型及能力验算 54
7.3 大巷运输设备选择 55
7.3.1 运输大巷设备选型 55
7.3.2 辅助运输设备 56
8 矿井提升 58
8.1 概述 58
8.2 主副井提升 58
9 矿井通风 60
9.1 矿井通风系统选择 60
9.1.1 矿井概况 60
9.1.2 选择矿井通风系统原则 60
9.1.3 通风方法的确定 62
9.1.4 确定矿井的通风方式 62
9.1.5 采区通风 63
9.1.6 工作面通风系统 64
9.2矿井所需风量 66
9.2.1回采面所需风量的计算 66
9.2.2掘进工作面需风量 67
9.2.3 硐室所需风量 69
9.2.4 其他所需风量 69
9.2.5 备采工作面所需风量 69
9.2.6 所需总风量 69
10 矿井基本技术经济指标 71
参考文献 72
温馨提示:
1、题目前面的备注【字母数字编号】为本站整理分类的编号,与课题内容无关,请选题时忽视;
2、若题目上备注三维,则表示文件里包含三维源文件,由于三维组成零件数量较多,为保证预览截图的简洁性,本站将三维文件夹进行了打包。三维及CAD预览截图,均为本站电脑打开软件进行截图的,保证能够打开,下载原件超高清,下载后解压即可;
3、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图纸软件为AutoCAD,PROE,UG,SolidWorks,CATIA等;
4、本站所有图文资料仅供用户学习参考,不作为任何商用或其他用途;
5、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不包修改,不支持退换,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