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包括:
说明书1份,共113页,约47000字左右
CAD版本本图纸,共3张
目录
1 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1
1.1 井田概况 1
1.1.1 井田位置及交通 1
1.1.2 地形地势 3
1.1.3气象及地震 3
1.1.4 水源和电源 4
1.1.5 周边小煤矿开采情况 4
1.2 地质特征 5
1.2.1区域地质构造 5
1.2.2 地层 5
1.2.3 井田地质构造 5
1.3 煤层特征 5
1.3.1 煤层 5
1.3.2 煤质 7
2 井田境界与储量 8
2.1 井田境界 8
2.1.1 确定井田境界的依据及划分原则 8
2.1.2 井田周边情况 8
2.2 井田工业储量 8
2.2.1 井田储量的计算 8
2.2.2 保安煤柱 9
2.2.3工业储量计算 9
2.3 井田可采储量 9
2.3.1安全煤柱留设原则 9
2.3.2矿井永久保护煤柱损失量 10
2.3.3可采储量计算 11
3 矿井工作制度、生产能力、服务年限 13
3.1 矿井工作制度 13
3.2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13
3.2.1矿井设计生产能力 13
3.2.2 矿井服务年限的确定 13
4 井田开拓 14
4.1 井田开拓的基本问题 14
4.1.1 井田内矿井开拓方式概述 14
4.1.2 影响本设计矿井开拓方式的原因及其具体情况 14
4.1.3 确定井田开拓方式的原则 14
4.1.4 井硐形式和井口位置 15
4.1.5 井硐形式技术评价和经济比较 18
4.2 矿井基本巷道 28
4.2.1井筒 28
4.2.2井底车场及硐室 31
4.2.3主要开拓巷道 33
5 带区巷道布置 36
5.1 带区煤层地质特性 36
5.1.1 带区位置 36
5.1.2 带区煤层特征 36
5.1.3 煤层顶、底板条件 36
5.1.4 水文地质 36
5.1.5煤层的含瓦斯特征 36
5.1.6煤尘的爆炸性和自燃发火危险性 36
5.1.7地质构造 37
5.1.8地表特征 37
5.2带区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 37
5.2.1 带区划分 37
5.2.2 带区斜巷布置 38
5.2.3 带区生产系统 38
5.3 带区车场布置 39
5.4 带区采掘计划 39
5.4.1带区主要巷道参数确定 40
5.4.2 确定带区生产能力 41
6 采煤方法 42
6.1 采煤方法和回采工艺 42
6.1.1 采煤方法选择的依据 42
6.1.2确定回采工作面长度及工作面推进度 43
6.1.3确定开采方向 43
6.1.4 装运煤 43
6.2 回采工艺 43
6.2.1 回采工作面长度的确定 43
6.2.2 选择和决定回采工作面的工艺过程 44
6.2.3.综采放顶煤工作面的设备选型及配套 44
6.2.4 综采工艺方式的选择 48
6.2.5 采煤机的工作方式和进刀方式 48
6.2.6采煤机滚筒螺旋的选择 49
6.2.7综采工作面巷道布置及端头支架 49
6.2.8综采面组织循环作业及循环图表的编制 49
6.3综采工作面巷道布置方式 50
7 井下运输 52
7.1 概述 52
7.1.1 矿井基本资料 52
7.1.2 运输方式的确定 52
7.1.3 运输系统 52
7.2 带区运输设备 53
7.2.1刮板输送机的选择计算 53
7.2.2带式输送机的设计计算 58
7.2.3带式输送机系统布置 60
7.3大巷运输设备 63
7.3.1 轨道运输大巷 63
7.3.2 胶带运输大巷 64
8 矿井提升 65
8.1 矿井提升概述 65
8.2 主斜井提升 65
8.2.1 设备选型 65
8.2.2 输送能力验算 65
8.3 副立井提升 66
9 矿井通风与安全 67
9.1矿井通风系统选择 67
9.1.1矿井概况 67
9.1.2矿井通风系统的基本要求 67
9.1.3矿井通风类型的确定 68
9.1.4 主扇工作方式的确定 70
9.1.5 带区通风系统的要求 71
9.1.6采煤工作面通风类型的确定 72
9.2 带区及全矿所需风量和分配 73
9.2.1 风量计算 73
9.2.2 风量分配 77
9.2.3 风速验算 77
9.2.4 风量的调节方法与措施 79
9.3 矿井通风阻力的计算 79
9.3.1 确定全矿最大通风阻力和最小通风阻力 79
9.3.2 矿井阻力路线 82
9.3.3 矿井等积孔计算 83
9.3.4 两个时期的矿井总风阻和总等积孔 83
9.4 通风设备的选择 85
9.4.1 选择主要通风机 85
9.4.2 电动机的选择 87
9.4.3 反风措施 88
9.5 矿井安全技术措施 88
9.5.1 预防瓦斯及煤尘爆炸 88
9.5.2 煤(岩)与瓦斯突出的防治 89
9.5.3 火灾与水患的预防 89
9.5.4 其他事故的预防 90
9.5.5 避灾路线及自救 91
10 矿井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92
1.软岩巷道破坏机理: 96
1.1 深井巷道矿山压力 96
1.2 深井巷道变形破坏规律 97
1.3 深井巷道稳定性控制 97
2.软岩巷道的特征 97
3.松软岩巷道支护原理 97
4 松软岩巷道支护原则 98
5.软岩巷道支护方法 98
5.1 锚喷支护 99
5.2 全封闭锚网支护 100
5.3 全封闭加强U型钢支架支护 101
5.4 架金属支架喷混凝土联合支护 102
5.5锚索支护 102
6.支护实例一 102
7.支护实例二 104
8.特别说明:煤矿软岩巷道实施锚喷支护不等于采用了新奥法 106
致 谢 109
温馨提示:
1、题目前面的备注【字母数字编号】为本站整理分类的编号,与课题内容无关,请选题时忽视;
2、若题目上备注三维,则表示文件里包含三维源文件,由于三维组成零件数量较多,为保证预览截图的简洁性,本站将三维文件夹进行了打包。三维及CAD预览截图,均为本站电脑打开软件进行截图的,保证能够打开,下载原件超高清,下载后解压即可;
3、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图纸软件为AutoCAD,PROE,UG,SolidWorks,CATIA等;
4、本站所有图文资料仅供用户学习参考,不作为任何商用或其他用途;
5、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不包修改,不支持退换,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