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龙图网在线图文分享平台-CAD图纸,设计说明书,工业设计3D模型,三维软件下载!   客服QQ:2363701252
热搜:

工艺夹具 模具设计 数控编程 土木工程 3D模型

E757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常村矿1.8Mta新井设计 下载积分:50 资料编号: E757

1.打开支付宝或者微信扫描二维码。
2.填写金额:50 
3.添加备注,填写资料编号:
资料编号: E757
4.支付成功后,请发资料编号到邮箱:jxsj168@qq.com
会有专人在15分钟内把资料发到您邮箱
备注:如果付款忘记填写资料编号,则发邮件时附带您的交易明细截图即可。
请耐心等待,如超过30分钟还没收到,请联系客服QQ:2363701252
点击分享:

作品描述

作品包括:

Word版说明书1份,共99页,约42000字

CAD版本图纸,共5张


设计总说明


    本设计包括两个部分:一般部分和专题部分。

    一般部分为潞安集团常村矿1.8Mt/a新井设计,全篇共分为十个部分:矿区概述及地质特征、井田境界及储量、矿井工作制度、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井田开拓、采区巷道布置、采煤方法、井下运输、矿井提升、矿井通风与安全和设计矿井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常村矿井田位于山西长治盆地西部。井田南北走向长8.355km,东西最大倾斜长3.6 km,井田总面积为28.5km2。本井田内的主要可采煤层有3#煤、7#煤,主采煤层3#煤厚4.0m,倾角平均为5°。井田内工业储量53466万 t,可采储量34971.6万 t。矿井瓦斯相对涌出量为10.34 m3/t,瓦斯绝对涌出量为29.62m3/min,为高瓦斯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矿井涌水量约为36m3/h。煤层有爆炸性,有自燃发火倾向。

    常村矿年设计生产能力1.8 Mt/a,服务年限50年。采用立井单水平上下山开拓。第一水平标高+560 m。矿井一次采全高,全部垮落采煤法。矿井布置一个综采工作面保证全矿井的产量,长度300 m,煤在运输大巷的运输采用胶带输送机运输,辅助运输为无轨胶轮车。矿井的通风方式前期采用中央并列通风,后期采用两翼对角式通风,通风方法为抽出式通风。

    专题部分是煤与瓦斯突出治理技术的现状及分析。

关键词:新井设计;设计生产能力;立井单水平上下山开拓;无轨辅助运输;对角式通风


目录

1井田概述及地质特征 4

1.1井田概述 4

1.1.1交通位置 4

1.1.2 矿区气候与气象 5

1.1.3地形与河流 5

1.1.4地震 6

1.2地质特征 6

1.2.1地层 6

1.2.2构造 6

1.2.3煤系及煤层 6

1.2.4煤质 7

1.2.5水文地质 7

1.3煤层特征 9

1.3.1煤层 9

1.3.2煤层顶底板 10

1.3.3煤质及工业用途 10

1.3.4瓦斯 13

1.3.5煤尘和煤的自燃倾向性 13

1.3.6地温 14

2 井田境界与储量 15

2.1井田境界 15

2.1.1 井田境界划分的原则 15

2.1.2 开采界限 15

2.1.3 井田尺寸 15

2.2 矿井储量计算 15

2.2.1 构造类型 15

2.2.2矿井工业储量 15

2.2.3 矿井可采储量 19

3 矿井工作制度、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20

3.1矿井工作制度 20

3.2.1确定依据 20

3.2.2矿井设计生产能力 20

3.2.3矿井服务年限 20

4 井田开拓 22

4.1井田开拓的基本问题 22

4.1.1确定井筒形式、数目、位置及坐标 22

4.1.2工业场地的位置 23

4.1.3开采水平的确定及采采区划分 24

4.1.4主要开拓巷道 24

4.1.5 矿井开拓延伸方案及阶段划分 24

4.2 矿井基本巷道 30

4.2.1井筒 30

4.2.2井底车场及硐室 31

4.2.3主要开拓巷道 31

5 准备方式—带区巷道布置 39

5.1煤层地质特征 39

5.1.1带区位置 39

5.1.2带区煤层特征 39

5.1.3煤层顶底板岩石构造情况 39

5.1.4水文地质 39

5.1.5地质构造 40

5.1.6地表情况 40

5.2带区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 40

5.2.1带区准备方式的确定 40

5.2.2带区巷道布置 40

5.2.3带区生产系统 41

5.2.4带区生产能力及采出率 42

5.3带区车场选型计算 43

5.3.1带区车场的形式 43

5.3.2带区主要硐室布置 44

6 采煤方法 45

6.1采煤工艺方式 45

6.1.1带区煤层特征及地质条件 45

6.1.2确定采煤工艺方式 45

6.1.3确定工作面长度 45

6.1.4回采工作面破煤、装煤方式 47

6.1.5进刀方式 47

6.1.6移架方式 48

6.1.7移运输机方式 48

6.1.8放煤方式 48

6.1.9采煤工艺 50

6.2设备 50

6.2.1液压支架 50

6.2.2采煤机 52

6.2.3工作面主运输设备 52

6.3顶板管理 55

6.3.1支护设计 55

6.3.2工作面顶板管理 56

6.3.3工作面上、下端头及出口的顶板管理 58

6.4劳动组织和工作面成本 58

6.4.1劳动组织 58

6.4.2工作面成本 58

6.5回采巷道布置 61

6.5.1回采巷道布置方式 61

6.5.2回采巷道参数 62

7 井下运输 65

7.1概述 65

7.1.1井下运输设计的原始条件和数据 65

7.1.2运输距离和货载量 65

7.1.3矿井运输系统 66

7.2带区运输设备选择 66

7.2.1设备选型原则 66

7.2.2带区设备的选型 67

7.2.3带区运输能力验算 70

7.3大巷运输设备选择 70

8 矿井提升 71

8.1矿井提升概述 71

8.2主井提升 71

8.2.1箕斗 71

8.2.2提升机 71

8.2.3钢丝绳技术特征 72

8.2.4提升能力验算 72

8.3副井提升 74

9 矿井通风及安全 76

9.1矿井通风系统的选择 76

9.1.1矿井通风系统的基本要求 76

9.1.2矿井通风系统的确定 76

9.1.3带区通风系统的确定 78

9.2矿井风量计算 78

9.2.1通风容易时期和通风困难时期采煤方案的确定 78

9.2.2各用风地点的用风量和矿井总用风量 81

9.2.3风量分配及风速验算 85

9.2.4通风构筑物 87

9.3矿井通风阻力计算 87

9.3.1计算原则 87

9.3.2矿井最大阻力路线 88

9.3.3矿井通风阻力计算 88

9.4选择矿井通风设备 92

9.4.1选择主要通风机的基本原则 92

9.4.2通风机风压的确定 92

9.4.3主要通风机工况点 94

9.4.4 主要通风机的选择及风机性能曲线 95

9.4.5电动机选型 97

9.5安全灾害的预防措施 97

9.5.1预防瓦斯和煤尘爆炸的措施 97

9.5.2预防井下火灾的措施 98

9.5.3防水措施 98

10 矿井基本技术经济指标 98

参考文献 99

温馨提示:

1、题目前面的备注【字母数字编号】为本站整理分类的编号,与课题内容无关,请选题时忽视;

2、若题目上备注三维,则表示文件里包含三维源文件,由于三维组成零件数量较多,为保证预览截图的简洁性,本站将三维文件夹进行了打包。三维及CAD预览截图,均为本站电脑打开软件进行截图的,保证能够打开,下载原件超高清,下载后解压即可;

3、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图纸软件为AutoCAD,PROE,UG,SolidWorks,CATIA等;

4、本站所有图文资料仅供用户学习参考,不作为任何商用或其他用途;
5、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不包修改,不支持退换,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