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包括:
Word版说明书1份,共129页,约48000字
CAD版本图纸,共4张
[摘要] 王村矿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与澄城县的交界处,行政区辖属合阳县王村公社及澄城县庄头公社。井田地表平坦,煤层平缓,倾角为6°—8°,埋藏较深,黄土层覆盖厚,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瓦斯含量小。所以,开采条件较简单。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90万t/a,年工作日300天,日提升时间为14小时,工作面采用“三?八”制循环作业方式,两班采煤一班准备,采掘平行作业。
本井田采用主立井、副立井的开拓方式,上下山开采布置一个水平,由于主要可采5号煤层厚度平均为3m,煤层沿走向较稳定,所以采用单一走向长壁综采一次采全高的采煤方法。主运输采用架线式电机车牵引的底卸式矿车运煤,主井采用箕斗提升,副井采用罐笼提升。同时,对井田通风系统、排水系统、供电系统等进行了详细设计。
本设计系统简单,地面布置简化,井下开拓部署优化,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和设备,从而会把王村矿建成一个技术先进、经济效益显著的现代化矿井。
[关键词] 王村矿; 5号煤层;单一走向长壁综采一次采全高;煤矿开采;矿井设计; 井田开拓
目 录
第1章 井田地质概况 2
1.1井田位置及交通 2
1.1.1 交通位置 2
1.1.2 地形地貌 2
1.1.3 气象及水文情况 3
1.1.4 矿区概况 3
1.2 井田境界及储量 3
1.2.1 井田境界 3
1.2.2 储量 4
1.3 井田地层及地质构造 5
1.3.1 井田地层 5
1.3.2地质构造 8
1.4煤层附存特征及开采技术条件 8
1.4.1 煤层及煤质 8
1.4.2 瓦斯、煤尘、煤的自然、地温等情况 11
1.4.3 水文地质 12
1.5 井田勘探类型及勘探程度评价 13
第2章 矿井工作制度、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15
2.1矿井工作制度 15
2.2 矿井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15
2.2.1 矿井生产能力 15
2.2.2 矿井服务年限 15
2.2.3 矿井储量、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的关系 15
第3章 井田开拓 17
3.1 井筒形式、数目及位置的确定 17
3.1.1 井筒形式的确定 17
3.1.2 井筒数目的确定 17
3.1.3 井筒位置的确定 17
3.2 开采水平的划分及布置 21
3.2.1 井田内划分及开采顺序 21
3.2.2 开采水平的划分及水平标高确定 22
3.2.3 阶段运输大巷和回风大巷的布置 22
3.3 井底车场 23
3.3.1 井底车场形式选择及硐室布置 23
3.3.2 井底车场线路设计 24
3.3.3 井底车场通过能力计算 24
3.3.4 井底车场巷道断面选择和工程量计算 26
3.4 方案比较、确定开拓系统 26
第4章 采矿方法 34
4.1 采区地质概况 34
4.1.1采区位置 34
4.1.2煤层赋存及顶底板情况 34
4.1.3煤质情况 34
4.1.4瓦斯、煤尘、煤的自然、地温等情况 35
4.2 采区的划分 36
4.2.1采区生产能力 36
4.2.2采区同时生产工作面的数目 37
4.2.3采区服务年限 37
4.2.4采掘工作面个数及施工队伍配备 37
4.3 采区巷道布置 37
4.3.1 方案的提出 37
4.3.2 方案比较 37
4.4 巷道掘进 38
4.4.1采区巷道断面设计 38
4.4.2采区巷道施工设计 45
4.4.3采区巷道掘进施工组织 46
4.5 采煤方法 46
4.5.1采煤方法的选择 46
4.5.2采煤工艺设计 46
4.5.3工作面的设计参数的确定 50
4.5.4工作面作业方式和正规循环 52
4.6 工作面设备的确定 55
4.7技术经济指标分析 58
第5章 矿井通风与安全 59
5.1 影响矿井通风安全的因素分析 59
5.1.1瓦斯 59
5.1.2煤尘 59
5.1.3煤的自燃 59
5.1.4地温 59
5.2 拟定矿井通风系统 59
5.3 矿井通风容易与困难时期的通风阻力计算 60
5.3.1矿井通风风量 60
5.3.2 矿井通风容易和困难时期的通风阻力 63
5.4 矿井通风设备的选型 66
5.4.1设计依据 66
5.4.2设备选型计算 66
5.4.3通风年电耗 67
5.4.4通风设施 67
5.5 矿井通风等积孔的计算 68
5.6 预防瓦斯、火、矿尘、水和顶板等事故的安全技术措施 68
5.6.1瓦斯安全管理 68
5.6.2预防煤尘爆炸的措施 69
5.6.3预防瓦斯爆炸的措施 69
5.6.4火灾的管理 70
5.6.5综合防尘 70
5.6.6水害防止 70
第6章 矿井提升、运输、排水、供电设备选型 72
6.1 矿井提升设备选型 72
6.2 主运输设备选型 92
6.3 矿井排水设备选型 94
6.4 供电设备选型 96
第7章 环境保护 98
7.1 环境现状及地面保护物概述 98
7.1.1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 98
7.1.2地表水系及流量 98
7.1.3气象及水文情况 98
7.1.4土地利用状况 98
7.1.5矿区内的保护物 98
7.1.6矿区内基础设施状况 99
7.2 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 99
7.2.1 气体污染源及污染物 99
7.2.2 固体污染源及污染物 99
7.2.3 液体污染源 99
7.2.4 其它污染源 99
7.3 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影响与评价 99
7.3.1 开采沉陷损害影响预测分析 99
7.3.2 开采沉陷对耕地损害的预计评价 100
7.3.3 开采对建(构)筑物的损害 100
7.3.4 开采对水资源的破环影响 100
7.3.5 开采对矿区大气环境的影响 101
7.3.6 开采可能引起的地质灾害的预测 101
7.4 资源开采环境损害的控制与生态重建 102
7.4.1 控制开采引起地表建筑设施的开采方法 102
7.4.2 开采引起环境损害的控制方法与土地复垦及生态重建 102
7.4.3 开采引起水资源的损害的控制方法 103
7.4.4 矿区资源开采引起大气污染的措施与方法 103
7.5 矿区环境保护 104
第8章 建井工期 106
8.1 移交标准 106
8.2 井巷工程量 106
8.3 建井工期 107
8.3.1 井巷掘进指标 107
8.3.2 建井工期 107
第9章 矿井技术经济 108
专题部分 112
致谢 117
主要参考文献 118
温馨提示:
1、题目前面的备注【字母数字编号】为本站整理分类的编号,与课题内容无关,请选题时忽视;
2、若题目上备注三维,则表示文件里包含三维源文件,由于三维组成零件数量较多,为保证预览截图的简洁性,本站将三维文件夹进行了打包。三维及CAD预览截图,均为本站电脑打开软件进行截图的,保证能够打开,下载原件超高清,下载后解压即可;
3、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图纸软件为AutoCAD,PROE,UG,SolidWorks,CATIA等;
4、本站所有图文资料仅供用户学习参考,不作为任何商用或其他用途;
5、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不包修改,不支持退换,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