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包括:
Word版说明书1份,共78页,约20000字
CAD版本图纸,共15张
目 录
第1章 设计资料及工程概述 1
第2章 梁、柱截面尺寸估算 1
2.1 梁截面尺寸估算 1
2.2 柱截面尺寸初步估算 3
第3章 框架计算简图及梁柱线刚度 3
3.1 确定框架计算简图 3
3.2 梁柱线刚度的计算 4
第4章 荷载计算 5
4.1恒荷载标准值计算 5
4.1.1屋面 5
4.1.2个层楼面 5
4.1.3梁自重 5
4.1.4柱自重 6
4.1.5外纵墙自重 6
4.1.6内总墙自重 7
4.1.7外横墙自重 7
4.1.8内横墙自重 7
4.1.9走廊尽头墙 8
4.1.10女儿墙自重 10
4.2活荷载标准值计算 10
4.2.1屋面和楼面活荷载标准值 10
4.2.2雪荷载标准值 10
4.3恒荷载和活荷载作用下框架的受荷图 10
4.3.1 A~B轴间框架梁 11
4.3.2 B~C轴间框架梁 11
4.3.3 A轴柱纵向集中荷载的计算 12
4.3.4 B轴柱纵向集中荷载的计算 13
4.4风荷载标准值计算 15
4.5水平地震作用下内力计算 15
4.5.1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 15
4.5.1.1屋面处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 15
4.5.1.2标准层楼面处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 17
4.5.1.3底层楼面处重力荷载标准值计算 17
4.5.1.4屋顶雪荷载标准值计算 17
4.5.1.5楼面活荷载标准值计算 17
4.5.1.6总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 18
4.5.1.7总重力荷载设计值计算 18
4.5.2框架柱抗侧刚度D和结构基本自振周期计算 18
4.5.2.1横向D值计算 18
4.5.2.2结构基本自振周期计算 20
4.5.3多遇水平地震作用计算 20
4.5.4刚重比和剪重比验算 21
第5章 内力计算 22
5.1 恒荷载标准值作用下框架的内力图 22
5.2活荷载标准值作用下框架的内力图 22
5.3风荷载标准值作用下框架的内力图 22
5.4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的内力 22
5.5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框架的内力 36
5.5.1重力均布荷载代表值计算 36
5.5.2作用于A柱集中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 36
5.5.3作用于B柱集中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 36
5.5.4框架内力 36
第6章 内力组合 41
6.1各种荷载作用下梁控制截面内力 41
6.1.1恒荷载作用下梁控制截面的内力 41
6.1.2活荷载作用下梁控制截面的内力 42
6.1.3风荷载作用下梁控制截面的内力 42
6.1.4水平地震作用下梁控制截面的内力 42
6.1.5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梁控制截面的内力 43
6.2各种荷载作用下柱控制截面的内力 43
6.2.1恒荷载作用下柱控制截面的内力 43
6.2.2活荷载作用下柱控制截面的内力 43
6.2.3风荷载作用下柱控制截面的内力 46
6.2.4水平地震作用下柱控制界面的内力 46
6.2.5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柱控制截面的内力 46
6.3框架梁内力组合 47
6.3.1非地震作用下框架梁内力组合 47
6.3.2地震作用下框架梁内力组合 47
6.3.2.1梁端截面组合剪力设计值调整 47
6.3.2.2框架梁内力组合 48
6.4框架柱内力组合 48
6.4.1非地震作用下框架柱内力组合 48
6.4.2地震作用下框架柱内力组合 48
6.4.2.1框架柱A柱端截面组合弯矩设计值和剪力设计值调整 54
6.4.2.2框架柱B柱端截面组合弯矩设计值和剪力设计值调整 56
6.4.2.3框架柱内力组合 57
第7章 框架梁截面设计 60
7.1 框架梁正截面承载力设计计算 60
7.2 框架梁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61
第8章 框架柱截面设计 64
8.1 框架柱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64
8.1.1轴压比计算 64
8.1.2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64
8.2 框架柱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67
第9章 板截面设计 68
9.1 B1计算 69
9.1.1荷载计算 69
9.1.2内力计算 70
9.2 B2计算 71
9.2.1荷载计算 71
9.2.2内力计算 71
9.2.3截面承载力计算 72
第10章 楼梯设计 72
10.1 设计资料 72
10.2踏步板设计 73
10.2.1确定踏步板尺寸 73
10.2.2荷载计算 73
10.2.3内力计算 73
10.2.4配筋计算 73
10.3平台板设计 74
10.3.1确定平台板的基本尺寸 74
10.3.2荷载计算 74
10.3.3内力计算 74
10.3.4截面承载力内力计算 74
10.4平台梁设计 75
10.4.1确定平台梁尺寸 75
10.4.2荷载计算 75
10.4.3内力计算 75
10.4.4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76
10.4.5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76
10.5其他梁、板设计 77
第11章 基础设计 77
11.1作用于基础顶面上的荷载计算 77
11.1.1 A轴基础 77
11.1.1.1 标准组合 77
11.1.1.2 基本组合 78
11.1.2 B柱组合 78
11.1.2.1 标准组合 78
11.1.2.2 基本组合 78
11.2 A轴基础的计算 79
11.2.1 初步确定基础尺寸 79
11.2.1.1 选择基础埋深 79
11.2.1.2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修正 79
11.2.1.3 基础尺寸 79
11.2.2 地基承载力验算 80
11.2.3 冲切验算 81
11.2.4 基础顶面配筋计算 81
11.3 B柱基础的计算 82
11.3.1 初步确定基础尺寸 82
11.3.1.1初步确定基础尺寸 82
11.3.1.2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修正 82
11.3.1.3 基础尺寸 82
11.3.2 地基承载力验算 83
11.3.3 内力分析 84
11.3.4 基础梁配筋计算 84
11.3.4.1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84
11.3.4.2 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85
11.3.5 底板配筋计算 85
参考文献 86
摘 要
此设计题目是“某中学教学楼24设计”,该建筑物共5层,层高3.3米,室内外高差450mm,建筑总高度16.95米,建筑总面积5386.5m².
内力计算考虑以下四种荷载作用,即竖向恒载作用下的内力,竖向活载作用下的内力,水平地震荷载设计值作用下的内力及风载作用下的内力。在进行截面抗震设计时,要保证延性框架要符合“强剪弱弯,强柱弱梁”的设计原则,且满足构造要求。
本设计分为建筑部分、结构部分和基础部分。在建筑设计时严格按照规范规定,并采用天正作图软件进行平面、立面以及剖面设计。在结构设计时,取一榀框架进行手算。基础设计时采用柱下独基和联合基础。
本设计包括的内容有屋面板、楼面板以及基础和楼梯,通过对这些结构的设计,已经可以充分了解并掌握整个建筑结构,以及对整个结构设计的过程。
关键词: 框架;结构设计;抗震设计
温馨提示:
1、题目前面的备注【字母数字编号】为本站整理分类的编号,与课题内容无关,请选题时忽视;
2、若题目上备注三维,则表示文件里包含三维源文件,由于三维组成零件数量较多,为保证预览截图的简洁性,本站将三维文件夹进行了打包。三维及CAD预览截图,均为本站电脑打开软件进行截图的,保证能够打开,下载原件超高清,下载后解压即可;
3、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图纸软件为AutoCAD,PROE,UG,SolidWorks,CATIA等;
4、本站所有图文资料仅供用户学习参考,不作为任何商用或其他用途;
5、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不包修改,不支持退换,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