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包括:
Word版说明书1份,共50页,约13000字
CAD版本图纸,共4张
摘 要
我所设计山西煤炭运销集团潘家窑煤矿11号煤层,它的地理坐标为:北纬:39°53′02″~39°55′21″东经:112°46′17″~112°50′32″。本井田位于大同煤田西南部各煤层,主要为中等镜质组各煤层均呈黑色,煤层厚度为1.45-2.20m,平均厚2.01m,属于中厚煤层,为稳定可采煤层。潘家窑矿瓦斯等级属低瓦斯矿井各煤层宏观煤岩类型的变化以半亮型煤为主,半暗型煤为辅,煤岩中的成份以亮煤居多,暗煤次之。
在这次设计中,潘家窑矿井的设计储量为2937万吨,可采储量2896万吨,工业储量3076万吨。矿井年产量60万吨,服务年限50年。工作制度采用四六工作制,三个班采煤,一个班检修。
潘家窑矿井的设计,矿井全部实现机械化水平,采用先进技术来实现高产高效现代化矿井的经验,制定了防顶板,防涌水,防治煤尘,防瓦斯,防火等各部分的安全措施。提高了矿井的经济效益,减少了矿井的生产成本。
关键词:走向长壁采煤法;综合机械化采煤;抽出式通风
目 录
1井田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1
1.1井田周边的位置概况 1
1.1.1矿井周边的自然地理的特征与气候水源概述 1
1.1.2主要经济的效应 1
1.1.3通讯 1
1.2煤尘瓦斯自燃性及地温地压的变化 3
1.2.1煤尘 3
1.2.2瓦斯 3
1.2.3地温的变化 3
1.2.4地压的变化 3
1.3煤的工艺性能 3
1.3.1煤的利用价值。 3
1.3.2煤的氧化和风化 3
1.3.3物理性质 4
1.3.4煤岩层的变化特征 4
1.3.5煤的有害成份指数 5
1.3.6煤的工业用途 5
2井田储量以及服务年限 6
2.1井田位置概述 6
2.1.1工业储量计算.............................................................6
2.1.2边界煤柱 7
2.1.3工业广场煤柱 7
2.1.4其他煤柱的损失 7
2.1.5矿井设计生产能力 8
3井田的开拓 9
3.1 矿井开拓方式 9
3.1.1井田特征描述 9
3.1.2开拓方案来进行选择 9
3.2井筒位置来进行比较 9
3.2.1井底车场的概述 9
3.2.2井筒的确定 9
4 盘区巷道进行布置 11
4.1潘家窑煤层特征概述…………………………………………………………………………… 11
4.2盘区巷道布以及生产系统布置 11
4.2.1运煤系统................................................................11
4.2.2材料设备的运输线路图....................................................11
4.2.3通风系统................................................................11
4.2.4排水系统................................................................11
4.3盘区数目和位置概述 11
4.4井底车场布置 12
5 采煤方法 13
5.1 采煤工艺的方式选择 13
5.1.1采煤工艺的方式应该遵循的方式............................................13
5.1.2井下煤层倾角厚度及顶板的选择............................................13
5.2达产时回采工作面个数及装备 13
5.3 工作面年产量计算: 14
5.4采区巷道布置要素 14
5.5劳动组织与回采工艺..........................................................16
5.5.1采煤机割煤方式和开机率..................................................16
5.5.2工作面刮板输送机........................................................17
5.6采煤工作面的在回采工艺的表现方式............................................18
5.7循环作业 21
5.7.1采煤工作面掘进面的机械设备和掘进工作面个数..............................21
5.7.2作业方式形式............................................................22
5.7.3井下采煤中保护煤柱的确定............................................... 22
6井下的运输线路 25
6.1 井下运输系统 25
6.2井下的运输方式与运输条件 25
6.3 盘区运输设备 25
7 通风系统及安全技术和矿井通风方式 27
7.1矿井通风系统选择因素 27
7.2矿井通风方式及通风系统………………………………………………………………………27
7.3 扇风机选型 32
7.3.1 选择风机的基本原则.....................................................32
7.3.2井下通风机的选型计算................................................... 33
8矿井提升选择性方案…………………………………………………………………………………36
8.1 矿井设计依据 36
8.1.1 主井提升系统 36
8.1.2副井提升系统........................................................... 36
8.2 提升钢丝绳的选择计算 36
8.2.1 提升钢丝绳的选择 36
8.2.2 钢丝绳进行的验算 38
8.3提升机的选择 38
8.3.1 摩擦轮的直径确定 38
8.3.2 提升机强度进行校验 39
8.4 提升电动机选择 39
9矿井的基本经济指标指数 41
参考文献 43
致 谢 44
温馨提示:
1、题目前面的备注【字母数字编号】为本站整理分类的编号,与课题内容无关,请选题时忽视;
2、若题目上备注三维,则表示文件里包含三维源文件,由于三维组成零件数量较多,为保证预览截图的简洁性,本站将三维文件夹进行了打包。三维及CAD预览截图,均为本站电脑打开软件进行截图的,保证能够打开,下载原件超高清,下载后解压即可;
3、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图纸软件为AutoCAD,PROE,UG,SolidWorks,CATIA等;
4、本站所有图文资料仅供用户学习参考,不作为任何商用或其他用途;
5、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不包修改,不支持退换,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