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包括:
Word版说明书1份,共152页,约76000字
CAD版本图纸,共5张
目录
1 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 1
1.1 矿区概述 1
1.1.1 交通位置 1
1.1.2 地形、地貌 1
1.1.3 河流及水体 2
1.1.4 气象及地震 2
1.1.5 矿区经济情况 2
1.1.6 水源及电源 2
1.2 井田地质特征 2
1.2.1 井田地质构造 2
1.2.2 水文地质 7
1.2.3 其他有益矿物 10
1.3 煤层特征 10
1.3.1 煤层 10
1.3.2 煤层顶、底板 15
1.3.3 煤质 18
1.3.4 瓦斯 20
1.3.5 煤尘 22
1.3.6 煤的自燃 23
2 井田境界和储量 25
2.1 井田境界 25
2.1.1 井田划分的依据 25
2.1.2 井田划分结果 25
2.2.2 工业储量计算 27
2.3 井田可采储量 27
2.3.1 永久煤柱煤量 27
2.3.2 矿井可采储量计算 30
3 矿井工作制度和设计生产能力 31
3.1 矿井工作制度 31
3.2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31
4 井田开拓 33
4.1 井田开拓的基本问题 33
4.1.1 确定井筒的形式、数目、配置 33
4.1.2 确定工业广场及井口位置 34
4.1.3 确定开采水平和阶段高度 34
4.1.4 开采水平布置及井底车场的选型 35
4.1.5 采区划分及其布置 36
4.2 井田开拓设计方案比较 37
4.2.1 开拓方案技术比较 37
4.2.2 开拓方案经济比较 40
4.2.3 开拓方案详细经济比较 43
4.3 矿井基本巷道 46
4.3.1 井筒 46
4.3.2 井底车场及硐室 48
4.3.3 主要开拓巷道 49
5 采区巷道布置 55
5.1 采区煤层地质特征 55
5.1.1 采区位置 55
5.1.2 采区煤层特征 55
5.1.3 煤层顶底板岩石构造情况 57
5.1.4 地表情况 57
5.2 采区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 57
5.2.1 确定采区走向长度 57
5.2.2 确定区段斜长和区段数目 58
5.2.3 煤柱尺寸的确定 58
5.2.4 采区上山的布置 58
5.2.5 区段平巷的布置 59
5.2.6 联络巷道的布置 59
5.2.7 采区运输、通风运料等系统的确定 59
5.3 采区车场设计 60
5.3.1 采区上部车场形式的选择 60
5.3.2 采取中部车场形式的选择 61
5.3.3 采区下部车场的选择及设计 62
5.3.4 采区主要硐室的布置 64
5.4 采区采掘计划 67
5.4.1 采区主要巷道参数确定 67
5.4.2 确定采区生产能力 69
5.4.3 计算采区回采率 69
6 采煤方法 71
6.1 采煤工艺方式 71
6.1.1 确定采煤工艺方式 71
6.1.2 回采工作面参数 71
6.1.3 采煤工作面破煤、装煤方式 71
6.1.4 采煤工作面支护方式 73
6.1.5 端头支护及超前支护方式 74
6.1.6 各工艺过程注意事项 75
6.1.7 采煤工作面正规循环作业 76
6.2 回采巷道布置 78
6.2.1 回采巷道布置方式 78
6.2.2 回采巷道参数 78
7 井下运输 81
7.1 系统基本概述 81
7.1.1 基本概况 81
7.1.2 井下运输系统 81
7.2 采区运输设备 82
7.2.1 工作面刮板输送机的选择 82
7.2.2 带式输送机 89
7.3 大巷运输设备选型 94
7.3.1 主运输大巷设备选型 94
7.3.2 辅助运输设备选型 94
7.3.3 运输设备能力验算 95
8 矿井提升 97
8.1 设计依据 97
8.1.2 副井提升 97
8.2 主副井提升 97
8.3 提升钢丝绳的选择计算 99
8.3.1 提升钢丝绳的选择 99
8.3.2 钢丝绳的验算 101
8.4 提升机的选择 101
8.4.1 摩擦轮的直径确定 101
8.4.2 提升机强度校验 101
8.5 提升电动机选择 102
8.6 提升机与井筒的相对位置 102
8.6.1 塔式摩擦提升机的井塔高度 102
8.6.2 有导向轮式钢丝绳对摩擦轮的围包角 103
8.6.3 尾绳环高度 104
9 矿井通风与安全 105
9.1 矿井通风系统的选择 105
9.1.1 选择矿井通风系统的原则 105
9.1.2 选择矿井主要通风机的工作方法 106
9.1.3 选择矿井通风方式 106
9.2 全矿所需风量的计算及其分配 108
9.2.1 矿井风量计算原则 108
9.2.2 矿井风量计算方法 108
9.2.3 风速验算 112
9.3 全矿通风阻力计算 114
9.3.1 矿井通风总阻力计算原则 114
9.3.2 矿井通风阻力计算 114
9.4 矿井通风设备的选择 115
9.4.1 矿井通风设备的要求 115
9.4.2 选择主要通风机 116
9.4.3 选择电动机 118
9.5 矿井灾害防治技术 118
9.5.1 防治瓦斯 119
9.5.2 防治煤尘 119
9.5.3 防灭火 119
9.5.4 防治水 120
10 矿井基本技术经济指标 121
参考文献 123
绪论 126
1 充填开采国内外研究现状 126
2 煤矿充填开采的技术现状 126
2.1 煤矿几种典型的充填开采工艺 127
2.1.1 传统煤矿采空区充填工艺有以下几种 127
2.1.2 现代煤矿充填技术包括以下几种 128
3 充填技术发展历程 130
3.1 传统充填技术 130
3.2 新型充填技术 131
4 充填法开采技术及作用机理 133
4.1 充填法开采技术的发展 133
4.2 矿山充填体作用机理及地表沉陷控制影响因素 135
4.2.1 矿山充填体的作用机理 135
4.2.2 充填法开采地表沉陷控制影响因素 136
5 应用现状及充填效果分析 137
5.1 应用情况 137
5.2 充填效果 138
5.2.1 长壁工作面采空区矸石充填效果分析 138
5.2.2 矸石充填体的有效充填厚度 140
5.2.3 长壁工作面矸石充填的等效采厚 140
6 存在的问题 141
7 对提高我国充填开采效果的看法 141
8 充填技术研究展望 142
9 结束语 142
参考文献 145
致谢 146
温馨提示:
1、题目前面的备注【字母数字编号】为本站整理分类的编号,与课题内容无关,请选题时忽视;
2、若题目上备注三维,则表示文件里包含三维源文件,由于三维组成零件数量较多,为保证预览截图的简洁性,本站将三维文件夹进行了打包。三维及CAD预览截图,均为本站电脑打开软件进行截图的,保证能够打开,下载原件超高清,下载后解压即可;
3、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图纸软件为AutoCAD,PROE,UG,SolidWorks,CATIA等;
4、本站所有图文资料仅供用户学习参考,不作为任何商用或其他用途;
5、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不包修改,不支持退换,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